《黄色墙纸》中镜像伪主体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色墙纸》中镜像伪主体探索

《黄色墙纸》中镜像伪主体探索   内容摘要:吉尔曼的著名短篇小说《黄色墙纸》讲述的是一位知识女性从精神轻度抑郁恶化为疯女人的过程。本文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女主人公对于夫权的误读以及她对“伪主体”地位的认知,揭露父权的虚幻镜像对女性的戕害,呼吁女性应该敢于打破父权镜像,勇敢地走出父权的牢笼,拥有独立自主的生活 关键词:《黄色墙纸》 镜像理论 伪主体 父权制 《黄色墙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蒂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后才重新受到文学界的青睐。《黄色墙纸》融合了吉尔曼的一些自身实际经历,主要讲述了一位知识女性在医生丈夫的安排下,来到乡间的别墅进行“休息疗法”来治疗她丈夫眼里的精神疾病。然而,她却在丈夫以爱之名的治疗中从轻度抑郁恶化为了一个疯女人 一.镜像中主体的误读 小说采用单数第一人称叙述,“我”就是那位知识女性。“我”的丈夫约翰是个十分务实的人,并且也是一位很有声望的内科医生。在父权制社会里,男性本就被赋予了支配地位,掌握绝对的决定权,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于“我”丈夫这种身份及独断性格的人来说,他决定带“我”去别墅修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他的任何决定,“就我而言,我以为适量的工作,既令人兴奋又富于变化,将于我的身体不无裨益”[1]P108。热爱写作的“我”也只能偷偷摸摸的写一点东西,因为一旦被发现就会引来强烈的抗议 去别墅之前“我”并没有认识到我处于一个伪主体的地位,就像一个婴儿一样,对镜子中的影像会有一种误读,也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这是由于他者的作用,婴儿将自己和镜中的影像融为一体,误认为镜中的影像是婴儿自己,并为自己是完整的主体而感到兴奋。在去别墅屋之前,“我”对于丈夫的爱存在一种误读,“我”只看到了丈夫对我的爱,并没有去深层次的思量丈夫是在以爱之名来约束“我”,将“我”变成他者,让“我”觉得“我”是完整的主体。丈夫把“我”安排进楼顶的婴儿房,就如同视“我”为婴儿般的,需要丈夫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他考虑得细致周到,对我充满爱意,没有他特别的指示,我几乎不能动弹一下。”[1]P109在“我”看来,这是丈夫对“我”的关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丈夫在利用夫权来规训自己。甚至还会觉得如果“我”再不满意的话,就显得没有良心了,因为他很关心“我”,当“我”想和约翰谈论“我”的病情时,“我”发现那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是如此的明智,如此的爱“我”。“我”害怕辜负了丈夫对“我”的爱 因此,在住进黄色壁纸的房间里之前,“我”对丈夫的爱仍存在一种误读,始终认为丈夫在以“我”为中心,为“我”考虑得很周全,“我”在家中是处于一种主体地位的 二.镜像中伪主体的认知 父权制是一张牢不可破的网,种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女人不能越雷池一步。于是,“小说中的我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戒律, 屈从于他们的意志, 竭力约束着自己的思想言行”。[2]61但是,在贴有黄色壁纸的房间中生活后,“我”逐渐意识到他们对“我”的制约,进而清醒地认识到丈夫才是真正拥有最高决定权的主体人。丈夫对“我”的以爱之名的欺凌性在故事中有很详细的描述。“约翰来了,我得把正在写的这张纸藏起来――他可不喜欢我写一个字哩!”“他说我编造故事的想象力和习惯必然会把我的神经衰弱引向一种兴奋的幻想状态,而我则必须用我的意志和切合实际的想法去控制这种倾向。我这样尝试了。”[1]P110对于丈夫的要求以及言语上的施压,实质都在无形中强化“我”误读的那种镜像:他是爱“我”的,甚至“我”已深深的内化了这种误读的镜像。“我”都会默默承受,但也产生了反抗的意识。当珍妮出去时,透过窗户看见她走远了,“我”又可以继续写作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写下这些感受。“我”不想写,但“我”又做不到。“我”意识到我是受限制的,并因为这些限制而感到不安。由此看来,“即使是在爱的关系中,自?俚闹魈灏?的也不是他人,而只是他自己。只是在一般条件下,自我统一性的表象会把我们内心的欺凌性意向给掩盖起来,或者说以一种爱的形式把它掩饰起来,在加上我们对自己的这种自恋的爱的误认――以为自己真的爱着对方,以为对方真的是因为我而爱――也导致了我们对那种欺凌性的拒认。”[3]P414 主体性的建立离不开语言,语言的介入标志着镜子阶段的结束。真正认知到“我”的“伪主体”身份是在住进这个贴有黄色壁纸的婴儿房里后,黄色墙纸上的虚幻的人物形象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墙纸中的图案就如同是一种“语言”一直在给“我”传达着启发性的信息。“墙纸上有一处反复出现的斑点,图案在这里下垂,看上去像被掐断的脖子和两只鼓鼓的眼睛颠倒着死盯住你。”[1]P110“其形状就像一个女人在图案后面弯腰爬行的样子,我一点也不喜欢它。我惊讶――我开始想――我希望约翰能把我带走,让我离开此地!”[1]P112因为“我”已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