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

也谈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   摘 要:提问是教学策略之一,是推进教学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必须有效,有效提问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所谈及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提问,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思考 平时的语文教学,总感到提问不能比较理想地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尤其在自己的提问之后,教学课堂不因提问而活跃,反而比较冷场起来。反思平时的提问,如果能够遵循一定的规律去提问,那肯定能奏效 一、有效提问需准确把握学生 小?W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几岁到十来岁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智慧,但多半显得就是那样的幼稚无知;他们有一定的潜能,但其阅历比较贫乏;他们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其学习经验不是那样的丰富;他们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望,但就是那样存有多方面的差异。由此,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必须充分考虑好这些前提条件。只有在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数提问甚至就是比较全面的提问才会是有效的。如我们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如果我们解决了诗歌中的字词问题,如果我们让学生进行比较充分的朗读,甚至就是比较意义上的熟读成诵,就向学生抛去“诗歌抒发着诗人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一问题不少学生会感到是那样的“丈二的和尚”,因为杜甫与学生生活所处的时代是那样的久远,学生缺乏杜甫所处时代之生活方面的经验,尤其杜甫一生都以描写当时社会现实为主,所表现的社会丑恶面,表现出对社会阴暗面的憎恨。而杜甫所处的时代为什么就是如此地引起诗人之不快?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学生去进行知人论世的前置性学习。在学生没有进行任何知人论世的前置性学习时,就抛出如此问题,不仅会使学生难以回答出来,而且会严重地造成教学时间上的浪费 二、有效提问需准确把握学情 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学故事,老师提问后,先让学生听懂的举手,再让没听懂的举手,其中有一学生一次也没有举手。当老师责怪其一次也不举手时,一学生慢条斯理地说:“第一次说听懂的举手,我没有懂;第二次说不懂的举手时,我懂了。”老师尴尬。从老师的尴尬中我们当应接受的教训是什么?教师教学中的提问应当做到适时。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学课堂,教师的提问总是那样的即时,有时所提出的问题是那样的让学生莫衷一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当从即时向着比较适时去过渡。不管是对文字层面意义的感悟,还是对文本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感悟,都需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更需要给足所有学生去思考的余地,尤其需要让学生产生不够正确感悟的矫正性思考的余地。当学生在比较理想地前后有效思维的过程中,提问于学生,那学生便可比较理想地产生比较理想的思维,进而形成比较正确的感悟。譬如教学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七律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对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这一切都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然后让学生去找红军将士感到不难的诗句,学生便找到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诗句。由此,提问于学生,学生便会比较理想地有板有眼地回答了出来 三、有效提问需准确把握尺度 阅读教学的提问,一般说来都应当是良性的,不能将其看做一种简单粗暴的组织教学的手段。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都呈一些不良的心态,当看到一些学生在开小差时,就抛去一个问题,这问题并非就是学生能够回答出来的,也不需要学生去回答,而是一种故意的刁难;也有不少教师,阅读教学的提问,让学生总感到是那样的高深莫测,这纯粹是一种故弄玄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窃以为教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进入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神游,就算是有效的,就算是尺度把握得准确的,有效把握提问的尺度,所提问题应当呈阶梯性的,所提问题应当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我们也曾听到这样一个教学故事,说是一老师讲学,顺便上一堂示范性的课。该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可以说是不下50道,但当他了解到借班上课的学额超过自己预设的问题时,是那样的不以为然。从该教师的不以为然,我们应当受到怎样的启迪?我们要在课堂上设计出适应所有学生的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梯度。这梯度还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先提问的容易一点,后提问的稍难一点,要让学生能够围绕螺旋上升的问题获取循序渐进的感悟效果 参考文献: 成向阳.送语文回自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5(2D). 编辑 段丽君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