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西周亡国归因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教学
从西周亡国归因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教学 关键词 西周,亡国原因,政治制度,一元权力,结构冲突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6)23-0022-05
在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教学中,关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必然要涉及西周亡国,而对西周亡国的解释存在多种说法。西周亡国的归因虽仅是一个小的知识点,但其承上启下皆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生有密切关系。本文从政治制度方面重新思考西周亡国之因,探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遗产等问题,为本专题的教学提供可能的参考
在西周灭亡、?T侯争霸等环节的教学中,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广为教师引用,学生也喜闻乐见。将“烽火戏诸侯”作为西周亡国的原因,盖因该故事典型且情节离奇,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但考镜源流,可以看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经历了一个不断演绎的过程。《国语“弃聘后而立内妾”“周法不昭,而妇言是行”等,并有褒姒身世及幽王废嫡立庶等记载。①后《吕氏春秋》演绎为“击鼓戏诸侯”: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②
“烽火戏诸侯”在司马迁《史记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③
从《国语》《吕氏春秋》和《史记》的相关记载来看,褒姒与周幽王之事在记述者笔下不断变化。究“烽火戏诸侯”的真伪,柳宗元、李贽以及清代学者焦循等都提出质疑。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认为是“委巷小人之谈”,并言道“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①钱穆先生对“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斥为小说家言,不足信。被后世史家认为史学价值颇高的《竹书纪年》也未见记载。2012年清华简整理的结果对两周之际的史事做了有益的补充,未见幽王击鼓或举烽火的只言片语,故而有学者认定“烽火戏诸侯”为戏说。②
缘何“烽火戏诸侯”在民间广为流传?盖因有三:一是对于两周之际的史事而言缺略太多,语焉不详,而《史记》所载史事绝大部分被认为是可信的,尤其是加诸司马迁及其《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后人即使起疑也碍于权威而不言,故而其叙事被当做真实的历史流传两千多年;二是得益于文学家的演绎,褒姒的神秘身世加上幽王的昏庸,使得“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看点颇多,史实空白留下了充分的文学想象空间,故而在《东周列国志》等文学作品中得以演绎,戏剧影视更以此为题材,使得此故事广为流传;三是“烽火戏诸侯”中对周幽王贪色亡国的形象刻画,在诸多史学家看来对统治者有鉴戒的作用,商有妹喜、妲己,周有褒姒,皆为“红颜祸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警示统治者勿贪色误国
有教师在教学以及课后测评中,用史料说明西周亡于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相关史料源出《国语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③
对于此段史实,史学家结合《国语》《史记》《竹书纪年》等相关文献,基本考证清楚。褒国国君有罪,献出美女褒姒以免罪。褒姒深受周幽王喜爱,并生下王子伯服。此时已有太子宜臼,为申后所生,而周幽王废掉了宜臼的太子之位,另立伯服为太子。性命岌岌可危的宜臼不得已而出逃至舅舅家西申避难。周幽王为了缉拿宜臼,出兵讨伐西申。申侯与西戎、缯结成军事联盟,攻陷西周都城镐京大败周幽王,并将周幽王以及伯服杀死于骊山脚下,俘虏了褒姒,尽取周的财产。废太子宜臼在晋文侯等诸侯的簇拥下登上天子宝座,是为周平王
详加考证就会发现,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分封制的核心,在西周初年尚未确立。从《史记“兄终弟及”,在病笃时也曾力图劝说弟弟周公旦即位。周公之前,周王室不以嫡长子继位为必行的原则,古公??父以后的几代都是庶子继统,故而可以说周公之前周族无宗法。④成王之后,按照西周帝王世系表,既有嫡长子王位继承,也有兄弟、叔父的继位,总体上以嫡长子为主,以确定王位和财产的继承。从以上的记载和史实来看,以周幽王破坏嫡长子继承制而论定西周灭亡欠缺说服力。何况在周幽王之前,周宣王也曾有破坏嫡长子继承制的先例
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6年),“(鲁)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宣王弗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