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州市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九).doc

福州市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九).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九)要点

[ 新考纲]福州市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九) 语文试题 命题:郑孙翼 审核:蒋冰冰 校对:夏广达 2016/12/21 第Ⅰ卷(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 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 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 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 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简单概 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 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说明其社会年轻, 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 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 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 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 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 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 化激进主义者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 19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 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 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 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 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反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 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 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 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 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这是比较研究中的一种强人政策。 C.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第一流的知识分子达成共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 D.在继承与发展本民族文化时,我们既应该坚决摒弃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又应该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这与“五四”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用矮人政策来比较中外文化密切相关。 B.“五四”时期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以本国文化之糟粕与外国文化之精华相比,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失之偏颇。 C.19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流行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对其他民族文化缺乏 尊重,没有看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这是很狭隘的。 D.对本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不仅应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态度, 也应是全世界各民族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无论是比较研究中的强人政策还是矮人政策,均为对待文化的非理性、非科学态度,我们在这一点上应当保持清醒头脑。 B.陈独秀、胡适、巴金、鲁迅等无疑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