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给荷兰人讲张半仙儿故事
我给荷兰人讲张半仙儿故事 那是2009年的夏天,几位荷兰医生不知怎么学了几刷子中医针灸,便要正儿八经地在阿姆斯特丹开个中医针灸诊所,找我为他们开业剪彩,并以讲座的形式致开幕词,内容由我自行决定
那时我已耳闻目睹了西医及其优胜劣败20余载,决定逮着这个机会好好给他们“洗洗耳朵”――颠覆一下他们的三观
看病不要钱饿不死中医
我是这样讲的: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此问题犹如千年古树,根深叶茂,盘根错节,说它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生生不已,可想而知,中医承载着多么繁重艰巨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和义务呀!也可想而知,中医对中华文明的万古长青是多么功不可灭呀!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直至七八十年前为止,中医数千年如一日,恪守一个原则:免费治疗
我在老家山东青岛附近有个舅姥爷。他们村里有个老中医,村民管他叫张半仙儿。其实他没啥仙不仙的,只是对山里的草药了如指掌。农活不忙时,他就不见人影了,用文绉绉的话说就是,到深山云游采药去了。采回药来,晒干了、炮制好了,就存在家中备用。村里村外哪家姑爷脖子上长个鼓包啦,哪家媳妇跟婆婆吵架消化不良啦,哪家秃小子爬树掏鸟摔断腿啦,哪家大闺女动了春心废寝忘食啦,就跑到张半仙儿家去看病讨药。哪家爷爷或奶奶半身不遂动不了啦,张半仙儿就骑着毛驴上门送医送药
老中医家的桌上有个小瓦罐。村民看完病了,如果手头宽裕并且心甘情愿,就往小瓦罐里放点钱;如果手头紧,就往桌上放一袋晒干了的老玉米豆或者地瓜干;如果病人没钱或者抠门,一毛不拔走人也没关系。病人痊愈了,猛然想起还要感谢救命恩人,就一路小碎步赶来,往小瓦罐里放点钱或往桌上放一袋老玉米豆或者地瓜干
也许你们会说,这太荒诞离谱了!精明能干、擅长点石成金的中国人,为什么放着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的医疗事业不去商业开发,而是数千年如一日地秉承免费服务、自愿付费的原则呢?透过这一历史现象便可窥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和老辣生意经之一斑
第一,点石成金不等于见石就点。医生的本分是救人,商人的本性是逐利。如果医生和商人搭配,就会是个危险的组合,祸害百姓,扰乱社会。所以在古代,中医大夫再妙手回春,也不能让他们尝到发财致富的滋味,否则他们就会变成害人精。荷兰有句俗语,“脑子越好使,心眼就越坏”。不是说脑子好使的就一定冒坏水,而是说脑子好使的,一旦被利益所诱惑而走上害人的歧途,其破坏力就更大
第二,就拿张半仙儿来说吧,虽然他的本事来自刻苦学习、经验积累和不断摸索,但他会想,为什么一村子那么多的农民,唯独他通医理药性呢?怎么唯独他能治病救人呢?再拿针灸医生来说,对穴位的理解和掌握是仅靠刻苦钻研就能炉火纯青吗?是人人都能通过刻苦钻研而用一根银针起死回生吗?不言而喻,这需要天分,甚至需要天助。因此,不少中医大夫认为,既然自己治病救人的能力部分来自天助,那就得用毕生的精力来报答上天之厚爱,免费救死扶伤,不能滥用上天的恩赐来发别人危难之财。否则,老天爷还不得把恩赐给收回去,说不定还天打五雷轰?
第三,让病人酌情付钱,公平合理,符合供求关系。病魔缠身的人比谁都切肤地体会到健康之宝贵,所以他们但凡有点办法,能不给中医大夫点钱吗?不意思意思的患者,一定有其原因。但事实证明,中医大夫自古以来从无饿死之先例。这叫人欺,天不欺。我们过去的中医大夫就有如此魄力和胆识,如今钻进钱眼里爬出不来的所谓医生不服行吗?
第四,所以应该堵住中医大夫为钱而治病的去路,省得他们老惦记着钱,该治的治,不该治的也治,要么过度治疗,要么拖延疗程,无端造孽
就拿我来说吧,有次我在海牙一家体育俱乐部跳桑巴舞把脚腕子给崴了。我到西医按摩师那里去治疗。他刚给我按摩出点感觉来、我脚腕子刚快不疼了,他就立即停了下来,让我过七天再来按摩。我当时还纳闷,就差这么一哆嗦了,他咋不一下子给我治好?
后来一打听才明白,原来荷兰的医疗保险公司可以?o像我这样的病例报销十次按摩。如果医师三下五除二,一次就把我给治好了,他就不能赚取剩下的九次诊费了!我疼关他嘛事?我不疼倒关他事了。而过去的中医大夫就不玩这种猫腻,因为拖延对病人的治疗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除非他爱上了漂亮女病人,找茬儿跟她多见面
第五,由于古时病人痊愈后,大多出于感激都送给中医一点礼物,哪怕是个歪瓜裂枣或是一碗地瓜干呢。如此这般,治疗效果便约定俗成地变成衡量中医大夫好坏和酬谢他们多少的惟一标准和缘由。这无疑激励了中医大夫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劲浑身解数使病人尽快康复,这样他其实也就不愁收入了!
治病救人还是治病坑人
那天我讲到这里时,大厅里一百来号听众,鸦雀无声,集体无语,做沉思状。讲座结束后,一位医生过来低声对我说,王女士,您刚才说的一句话我将牢记在心:中医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