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小麦害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史:结合小麦生长期 ①幼虫上升破茧活动期:小麦拔节期,3月中、下旬; ②化蛹期:孕穗期,4月中旬,化蛹盛期,在3cm土层,此时撒毒土,毒砂防治; ③羽化产卵期:小麦抽穗期,4月下旬,成虫盛发,产卵历期3-5天,只能在扬花前的麦穗上产卵,扬花后的,虽有成虫,但无效,不需防; ④入侵为害期:小麦扬花灌浆期,正好与幼虫孵化为害期相吻合,卵3-7天后孵化为幼虫,入侵为害,15-20天后老熟,待雨后脱壳入土。 ⑤脱壳入土:小麦成熟,弹落土表的幼虫潜入土中6-10cm,结园茧越冬越夏,直至2-3或若干年。 习性: 成虫: ①7-10,15-18时两个活动高峰; ②飞行力不强:♂在麦株下部,♀高出穗10cm,只能飞2m; ③卵散产于外颖背上方,1-3粒/次,单雌一生可产50-90粒,只在末扬花的麦穗产卵,已扬花的,颖壳结合紧密,不利于产卵。 ④中等穗,穗上中部虫量最多。 ⑤成虫寿命3-6天,因陆续羽化,产卵历期15-20天。 幼虫:脱2次皮,3龄,老熟后无雨则仍留在穗粒内;下雨,则落入土层,土层15cm处密度最大。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土壤含水量22%~25%时成虫大量发生。幼虫老熟时降雨有利于其出壳和入土潜伏。 2、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紧密,颖壳扣合紧,扬花期短、子房皮厚的品种抗虫,如南大2419、西农6028等。 3、壤土有利于吸浆虫生活;低地、阴坡有利于发生。偏碱性土壤发生量大(而麦黄吸浆虫较喜偏酸土壤)。 4、天敌: 宽腹姬小蜂寄生率可达75%,捕食性天敌有蚂蚁、蜘蛛、食虫蓟马、瓢虫等。 四、指标及适期: 指标: 播种前:12万头以上蛹/亩, 抽穗前:①12万头以下蛹,防一次;②12万头以上蛹,防二次 防治适期: 化蛹达30%,始见成虫施药最佳。 一般蛹盛期和成虫羽化期防治 五、防治: 1、抗虫良种:丛根本上控制吸浆虫为害的最经济最有效措施,品种见P257,如:徐州211,马场2号,烟农128等; 2、农防: ①轮作倒茬,避免小麦连作 ②浅耕曝晒与深耕 ③灌水施肥,增强抗虫能力 3、药防: ①在蛹盛期,地面施药,撒施毒土,方法P258,药剂:甲敌粉,1605 ②成虫期:撒毒土,喷粉,喷雾,熏蒸。熏蒸:用敌敌畏拌麦肤撒施。 4、生防:保护利用天敌:姬蜂,黑蜂等。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第八章 小麦害虫 小麦是我国,尤其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已知我国小麦害虫237种,属11目57科,应防治的有57种,为害较严重的20余种,其中: 主要害虫:地下害虫类,麦蚜,麦红蜘蛛,吸浆虫,粘虫; 次要害虫:麦根蝽,麦水蝇,麦杆蝇,麦穗夜蛾,麦茎蜂,叶甲, 小麦皮蓟马,种蝇,麦茎蜂,叶蝉,飞虱,叶蜂。 小麦黄矮病:麦蚜,叶蝉,飞虱。 本章主要内容 了解小麦害虫的主要类群、种类和调查方法;掌握小麦害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和综合防治方法。 第一节 小麦蚜虫(掌握) 第二节 小麦害螨 (掌握) 第三节 小麦吸浆虫(掌握) 第四节 麦叶蜂 (选学) 第五节 麦杆蝇 (选学) 第六节 麦鞘毛眼水蝇 (选学) 第七节 小麦害虫综合防治(自学了解) 第一节 麦蚜 俗称腻虫,油汗,蜜虫等,危害麦类的全世界32种,我国12种,属同翅目,蚜科,主要有: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偏北、西北、华北 南北都有 南方冬麦区,向北扩展 麦二叉蚜 禾谷缢管蚜、长管蚜 麦二叉蚜:头部灰黑色,腹部中央具一条深绿色纵线,复眼黑褐色。 麦长管蚜:腹部黄绿至浓绿色,腹背两侧有褐斑4-5个,复眼红色亦有赤色,个体较大。 禾谷缢管蚜:头胸黑色,腹部暗绿色带紫褐色,腹部后部中央具黑斑,腹管基部周围有铁锈色斑。 一、分布与为害 产麦区均有分布,大部分地区多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其能成灾的地区,可划分为5个类区: 1、冬春麦混种,麦二叉蚜常灾区: 以疆南,河西走廊代表区,1年1熟,干燥少雨,以卵越冬,二叉蚜为优势种,长管蚜低,禾谷缢管蚜少或不发生。 2、早播冬麦,麦二叉蚜多灾区: 陇东,陇南,陕北,晋北,冀北,二叉蚜、长管蚜混合发生,长管比例高,大发生年份则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禾谷缢管蚜很少,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