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恩洋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判及其对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意义.pdfVIP

论王恩洋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判及其对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107 论王恩洋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判及其 对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意义 乔清举 内容提要:上一世纪40年代,王恩洋曾撰《新理学评论》一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理气 与真际、黧鼯与天遭、道德礁与圣人麓蛰蠹容送行了系统的批判。二人戆分歧陵是佛学与 儒学的分歧,也是宋明以来心学与理学的分歧的继续;既预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心理合一 的发展方向,也表明了道学和哲学在方法论和学术指向上的差异。冯友兰具有自觉的方 法论意识,便道学或者广义地说儒学、传统哲学转蕉为获溪方哲学为典范酶现代哲学,至 恩洋缺乏这种意识。但是,儒学转型后也失去了它的成圣指向,欲纳成圣于哲学之中,便 不可避免地形成矛鏖;成圣魄儒学和思维的哲学各行其是,或许是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一 个可取的方淘。 关键词:心学 唯识学 新理学 哲学 方法论 学术指向 冯友兰《新理学》出版后,王恩洋发表了长达8万字的《新理学评论》①,对《新理学》展开了上世 纪40年代最为系统的批判②。这个批判至今未为学界注意,所以,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二人的分 歧,不仅能进一步完善2◇世纪上半畸孛国哲学雾的知识图景,褥旦对予审视中国簦学戆未来发展 也有一定的意义。 一、理、气与粪际 (一)“真元之气”并不存在。在《薪理学》中,冯友兰提出了“真元之气”的概念,指构成事物的最 后的‘绝对底耩”。“真元之气”舍弃了一切性质,是一个“逻辑底观念”③。王愚洋认为,冯先生既说 真元之气没有任何性质,是一个纯逻辑的概念,又说没有无理志气,也没有无气之理,便不能不矛 盾。既然照他所说,气必须依照存在之理,森刚便不熊存在,则气没有鸯性,不能独立存在;又由于 气须依照存在之理而有,则气在未依照之前便不存在,又何以熊依照呢?其次,冯先生说气在依照 线装本,装订为一函一册,为“东方文教研究院丛书”第三种,由东方文教研究院出版部印刷,该院办醪处总发 霉亍。攒:零据力普通蠢籍收藏予j£寨溪家图书馆线装部。遵j||人民蹬舨挂2001零密舨鹩《瀑愚洋先生论著集》 第九卷收渌有该书。本文的弓l文郄根据诧《论著集》,并与j£图所藏线装本《薪理学评论》进纷了对照。 ②据王恩洋《新理学评论·跋》云,此书曾寄于冯友兰,冯禚回信中对于他的批评未鬣评论,只说自己有《新理学在 哲学中之地位与方法》一文,读之即可释疑。王恩洋认为,该文并不貔解答自己的批评,见《掰理学评论》,《王恩 洋先生论著集》第充卷,霹jl|人民密舨柱,2001年,第387爽。 ③冯友兰:《新理学》,《三至松堂全集》第四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48页。 · · 108 《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1期 任傣理之前,崧蔟先依照“动”之理。医力依照也是一种“动”。也就是说,气在依照存在之理褥存在 之前须先依照动之理,这意味着气尚未存在,即已能依照,这也是矛盾的。再次,“真元之气”在冯先 生的体系中并凭存在之处。它不网予理,不属于真际;也不是气与理的结合,不属予实际;又不是实 际的事物,所以,“独立自存无始无终永久常有之真元之气绝对冤有”①。 (=)真际定理并不存在。王恩洋认为,不仅真元之气不存在,真际之理也不存在。他从佛教因 缘和合说出发指出,水注于圆瓶则其形圆,滋予方瓶其则形方,完全依实际,而与理无关。工匠制 器、花柒生长,或依外力,或崮种链,不过是内性外缘的巧合,所以,“求事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当然 之则,必实地求其因由与结果”,并不存在一个“空头的理,以为实际的事物所依照”⑦。所谓理为事 物所依照的本来样子之说,存在秸种问题。酋先,有理鄹可有事物,“成物太易”。其次,事物要主动 地依照理,会导致“物皆有心”的结论。再次,事物应顿成,不应有过程。第四,如果说理须待势,那 么,有势事物即可成立,又何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