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恶鉴慧觥
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
■张晓英
研究中国教育及其传统,追溯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涵,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
遭家文化以其特定意义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
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的“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
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典范,它们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和
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哲学;教育;文化传统;契合
【中图分类号】C,40—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9)12—0247—04
张晓英(1965一),女,江西财经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江西南昌330032)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常常是中国哲学产生、发展的实 北宋的胡瑷等,创始于张载、二程,至南宋朱熹而集大
践基础,后者又常常规范前者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成。其内部又有程朱和陆王两大学派之别,后者以陆九
两者的关系天然而紧密,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 渊、王阳明等为代表。南宋和理学派相对立的是事功学
一,中国的大哲学家常常首先是大教育家,如孔子、孟 派,包括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之学”、以叶适为代表的
子、庄子、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等。他们自 “永嘉之学”和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之学”。理学派和
办私学,或长期任教于官学;或边讲学边从政,兼而有 事功学派的哲学大师们建书院、居书屋或随时随地讲学
之。在他们成为哲学家之前,常常是教育大家,并借助教 论道。作为一代新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宋明理学和南宋
学活动和学生等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第二,中国的哲 事功学派都是首先在私学活动中产生、发展和传播,再
学理论常常首先酝酿、产生、发展、创新和传播于哲学大 影响到社会的。
师们长期的教育活动。先秦时代,各家学说纷纷涌现、竞 一、“道法自然”与生态理念
相争宠。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孔子创立的儒学,以及相 先秦哲学提倡“道法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道家
继出现的稷下黄老、庄子、孟子、苟子哲学等,首先都在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虔敬的体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
长期的私学活动当中孕育、发展和流传并影响于社会。 种实践活动,但实践的人却又无法使自己超然于自然,实
汉代经学常被溯源于战国时代的子夏。西汉董仲舒用阴 践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孤立成为超自然的个人或社会人,因
阳五行说解释《春秋公羊传》,开创今文经学。魏晋之际 此,我们对人的教育必须客观地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
是中国佛教和道教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两晋的慧远 中。道家由自然性哲学引导的人生目的论,把人与自然的
和葛洪、陆修静,利用宗教组织进行宗教教义的传播,都 关系作为必然王国加以确立,它超越于个人或社会的狭义
是当时有名的私学大师。他们的佛学思想和道德思想都 范畴之上。也即超越了如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与儒
是在长期的讲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宋明理学发端于 家社会整体的人本主义之间的教育价值理念的冲突,其文
江西社会科学 2009.12
化观不只是以人文化天下的意蕴,更是以自然主义或自然 圣人。”即教师施教授业时,不应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
人本主义理念的宏观范畴。道家从人本的自然而论:“无 上下、贫富差异、地位高低,而应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
为”主张顺其自然,人不可在自然之“道”面前强作妄为。因 义。其中这个“道”正是“道法自然”之道,这就是把事物
此,道家自然主义教育精神,其实质就是“生”的精神,这正 作为“道”的体现,又把“道”作为“自然”的体现。可见,受
是“自然无为”思想的教育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ord完整版)10kV配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 养老院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VIP
- 【沙利文】全球及中国生物试剂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成果转化合同8篇.docx VIP
- 论刑法中的多次犯罪-法律(法学)专业论文.docx VIP
- 2022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df VIP
-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附答案解析.doc VIP
- 《GB/T 20882.3-2021淀粉糖质量要求 第3部分:结晶果糖、固体果葡糖》.pdf
-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典型例题解析.docx VIP
- 公司员工在职证明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