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贴敷治疗进展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贴敷治疗进展 济南市中医医院 孙 娟 定 义(据2008年王力宁、汪受传制定的RRTI中医诊疗指南)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 超过了一定范围, 称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ns, RRTI)简称复感儿。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 (一)按不同年龄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表1) 注 意 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 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 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二)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 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 其中肺炎≥1次 发病及危害 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儿科门诊患者的30%。 因其反复发病,迁延时久,易并发肺炎、哮喘、心肌炎、肾病等疾病,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及患儿家属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 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经络及腧穴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 理论依据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药,所异者,法耳。” ——清·吴尚先 取效途径 1.通过经络腧穴导入药物 2.通过芳香药物的促渗作用更好地发挥作用 1.通过经络腧穴导入药物 经络是中医的精髓,现代科学已证实,经络穴位较周围皮肤有阻抗低、电容大、电位高的电学性质,有特异性的声学、热学变化,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和放大作用。 通过中药贴敷,既可使药物不断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又可以使药物透过经脉,输布体内,直达脏腑经气失调之病所,起直接的治疗作用。 1.通过经络腧穴导入药物 “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 ——清·徐灵胎 2.通过芳香药物的促渗作用更好地发挥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芳香中药具有“辛香走窜”、“开经络、透筋骨”等作用。所以临床上选择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多选辛辣芳香、气味浓烈的窜透性药物,即所谓“假猛药、生药、香药率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外科始祖吴师机的外用药中亦多用芳香之品,他认为芳香药物的作用在于“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俾令攻决,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 ? 21 篇文献中有20 篇列出了贴敷方的药物组成(见表2)。 ? 半数以上贴敷方的组成含有细辛、白芥子、生姜(或姜汁)、甘遂; ? 其次为延胡索和冰片类芳香药。 穴位贴方中使用频率前12 位的药物(表2) 白芥子 性味:辛温 归经:胃经、肺经 毒性:有毒(一说无毒) 功效:化痰逐饮;散结消肿。 主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白芥子具走窜之性, 引诸药入里 现代药理: 有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 有祛痰作用。 文献: 《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本草备要》:宣,利气豁痰。辛温入肺。通行经络,温中开胃,发汗散寒,利气豁痰,消肿止痛。 甘 遂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效:泻水逐肿,消肿散结 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甘 遂 现代药理: 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对炎症过程中炎症介质的释放、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渗出、白细胞游走、结缔组织启生等环节有抑制作用。 文献: 《汤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本草经疏》:甘遂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 《本草崇原》:为疝为瘕,则症坚积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 细 辛 性味:辛温 归经:归心、肺、肾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细 辛 现代药理: 细辛挥发油能松弛组胺、乙酞胆碱引起的离体气管痉挛。 文献: 《药品化义》: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 内托出。 《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