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壹、中國文學形式(文體)發展略說
壹、中國文體略說及作品選讀
文體是指文學的形式,即文學作品的體裁、體制或樣式。作家在從事文學創作時,必然要透過語言文字與符號這些媒介體,並在一定的形式架構裡進行有機的組織,方能有效而適切地傳達其思想感情,
而這樣的創作過程當然也要受到文化、物質、作家才能等條件的制約,然而卻也因此就使得文學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便形成了各具特徵的文學體裁。古代從梁昭明太子的︽文選︾開始便對中國的文體作了分類,此後如劉勰的︽文心雕龍︾、鄭樵的︽通志藝文略︾、姚鼐的︽古文辭類纂︾、梅曾亮的︽古文詞略︾、曾國藩的︽經史百家雜鈔︾等也都做過類似的分類工作,例如姚鼐將文體分為十三類,分別是:論辨、詞賦、頌贊、箴銘、序跋、贈序、詔令、奏議、書說、哀祭、傳狀、碑誌、雜記。近人章炳麟在︽國故概論︾分文學為有韻文與無韻文,其下的子目卻很蕪雜;日人兒島獻吉的︽中國文學︾分文學為韻文與散文兩種,此外也有人認為應該把駢文獨立出來。依筆者看來,不論是非韻文、散文、駢文,甚至有韻的賦、頌、贊、箴、銘、哀祭一類,拿通俗的話來說,都可以概稱為文章。至於楚辭體是先秦中國南方的詩歌,詞是宋代的新詩,散曲是元代的新詩,白話詩是現代的新詩,與︽詩經︾四言詩、古詩、樂府詩、近體詩,全部都可以統稱為詩歌,這樣可以避免和有韻的文章相混,也可以避免把不必押韻的新詩排除在外。再者,小說與戲曲若要分別歸類在文章或詩歌之內,似乎都不甚恰當,不妨各自成類。
文學的形式是如何形成呢?這裡不想作任何探討;通常我們在講述中國文體的萌芽階段,總是歸諸於︽詩經︾︽尚書︾、與︽周易︾,其中︽詩經︾開啟了中國詩歌發展的里程碑,︽尚書︾的文章過於艱澀難懂,真正帶動文章新發展的契機者,要算先秦諸子的文章以及記載歷史事實的文章;後代便循著這兩條源流慢慢匯流成大河,而小說、戲曲也在這匯流的過程中,另外岐出而自成新的大河;下面將順著朝代並根據前述之四種文學類型,羅列比較重要的作家及其一二作品(包括無名氏作品),以方便學生在課堂教材之外於其中摘選閱讀;至於相關的主客觀影響因素、作品的特色、作家的藝術成就等等都不作論述,以留待學生發揮自我學習。
一、先秦時期(含秦代)
文章:
1.諸子的哲理文章︱︽老子︾之第一章、第二十五章,︽論語?先進︾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墨子︾之︿兼愛上第十四﹀,︽孟子?告子︾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莊子︾之︿逍遙遊﹀,︽荀子︾之︿天論﹀,︽韓非子︾之︿五蠹﹀,呂不韋門客編纂︽呂是春秋︾之︿察今﹀。
2.歷史性質的文章︱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之︿楚武王侵隨﹀與︽國語?魯語上︾之︿晉人殺厲公﹀,劉向編纂︽戰國策?齊六︾之︿燕攻齊取七十餘城﹀。
詩歌:
1.北方詩歌總集︱以四言詩為主的︽詩經︾之︿小雅?鹿鳴﹀、︿鄭風?子衿﹀、︿王風?黍離﹀。
2.南方詩歌的代表︱屈原︿離騷﹀、︿哀郢﹀、︿懷沙﹀。
二、兩漢時期
文章:
1.賦篇︱賈誼︿鵩鳥賦﹀,司馬遷︿悲士不遇賦﹀,王褒︿洞簫賦﹀,張衡︿歸田賦﹀,趙壹︿刺世疾邪賦﹀,禰衡︿鸚鵡賦﹀。
2.散文︱司馬遷︱︽史記︾之︿酷吏列傳﹀,班固︽漢書︾之︿蘇武傳﹀,賈誼︿論積貯疏﹀,晁錯︿論貴粟書﹀,王符︿浮侈篇﹀,仲長統︿理亂篇﹀,劉向︽烈女傳︾之︿楚平伯嬴﹀。
詩歌:
1.樂府詩︱︿戰城南﹀、︿十五從軍征﹀、︿平陵東﹀、︿東門行﹀、︿上山采蘼蕪﹀、︿豔歌行﹀、︿陌上桑﹀、︿有所思﹀。
2.古詩︱︿古詩十九首﹀,蔡琰︿悲憤詩﹀,焦仲卿妻劉氏︿孔雀東南飛﹀。
三、魏晉時期
文章:
1.賦篇︱曹植︿幽思賦﹀、︿洛神賦﹀,王粲︿登樓賦﹀,向秀︿思舊賦﹀,陶淵明︿歸去來辭﹀,陸機︿文賦﹀。
2.散文︱曹丕︿典論?論文﹀,曹植︿與楊德祖書﹀,劉伶︿酒德頌﹀,劉琨︿答盧諶﹀。
詩歌:
1.四言詩︱曹操︿短歌行﹀、︿步出廈門行﹀,嵇康︿贈秀才入軍﹀。
2.五言古詩︱曹操︿蒿里行﹀,曹丕︿雜詩﹀,曹植︿送應氏﹀、︿吁嗟篇﹀、︿雜詩?轉蓬離本根﹀,王粲︿七哀﹀,陳琳︿飲馬長城窟﹀,阮籍︿詠懷詩﹀,左思︿雜詩﹀,陶淵明︿歸園田居﹀、︿飲酒﹀、︿止酒﹀、︿移居﹀、︿詠荊軻﹀。
神怪小說:
葛洪︽漢武帝內傳︾之︿西王母﹀,︽西京雜記︾之︿王昭君﹀,干寶︽搜神記︾之︿李寄殺蛇﹀,張華︽列異傳︾之︿宗定伯逢鬼﹀。
四、南北朝(含隋代)時期
文章:
1.賦篇(駢賦)︱庾信︿哀江南賦﹀,鮑照︿蕪城賦﹀,江淹︿別賦﹀。
2.駢體山水文︱陶宏景︿答謝中書﹀,吳均︿與宋元思書﹀、︿與顧章書﹀,祖鴻勳︿與陽休之書﹀,
3.山水散文︱酈道元︽水經注?江水︾,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4.一般散文︱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之︿壽邱里﹀,顏之推︽顏氏家訓︾之︿慕賢﹀,劉峻︿廣絕交論﹀,沈約︿恩倖傳論﹀。
詩歌:
1.民歌︱吳歌︿子夜歌﹀,西曲︿三洲歌﹀、︿烏夜啼﹀、︿襄陽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