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别诊断 —依据症状及体征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双下肢无力、双腿发紧,抬腿有沉重感等开始,特别是病人上下楼梯时明显费力,易跪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并可有胸部束带感,在骑自行车及行走时常常难以走直线。易跌倒,手部持物易坠落 四肢肌张力、肌力的异常,锥体束征阳性 鉴别诊断 —依据症状及体征 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常单侧肢体受累,患肢有发凉、麻木或足底有发紧感,活动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发生胀痛或抽搐。其症状在站立休息后即可缓解,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需要弯腰或下蹲等动作才能缓解 鉴别诊断 —依据症状及体征 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患肢皮温降低、皮肤粗糙、毛发稀疏等营养不良的表现,足背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注意! 老年男性病人,血管源性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常常同时存在,可能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鉴别诊断 —步行负荷试验 方法 让病人步行一段距离或一定的时间,诱发出肢体跛行或疼痛后即刻做体格检查 鉴别诊断 —步行负荷试验 重点检查: 锥体束体征 相应的神经反射 压迫或病变的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改变 鉴别诊断 —步行负荷试验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下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相应的神经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锥体束征阳性、深反射亢进及躯体出现感觉平面 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 下肢及足的疼痛加重,皮温降低,但无神经反射改变及感觉平面的出现。 感谢聆听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主要内容 ASO定义 1 ASO临床表现(三个分期) 2 “间歇性跛行”? 3 间歇性跛行鉴别诊断 4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概念 家族史 糖尿病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吸烟 肥胖 运动少 生活不规律 过度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 饮食不健康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正常 脂肪条纹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 心肌梗死 危重的 下肢缺血 临床无症状 心血管死亡 年龄增长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不稳定性 心绞痛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1. 主要的临床症状:下肢凉,麻木,感觉异常,胀痛,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肢体缺血性溃疡,坏疽。 2. 临床分期: Fontatine分期 Rutherford 分期 下肢缺血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 Fontatine分期 Rutherford 分期 Ⅰ 无症状 Ⅱa 轻度间歇性跛行 Ⅱb 中度-重度间歇性跛行 Ⅲ 缺血性静息痛 Ⅳ 溃疡和坏疽 0 0 无症状 Ⅰ 1 轻度间歇性跛行 Ⅰ 2 中度间歇性跛行 Ⅰ 3 重度间歇性跛行 Ⅱ 4 缺血性静息痛 Ⅲ 5 足趾坏死 Ⅳ 6 肢体坏死 间歇性跛行 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乏力、沉重感等不同的感觉, 以至于不得不改变站立的姿势或停止行走,而蹲下或以其他某种姿势休息片刻,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而再度继续行走或站立,将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而被迫再次休息 间歇性跛行的分类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因外源性压迫因素导致脊神经根或(和)马尾受到病损,行走时下肢疼痛麻木,休息后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可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也称作马尾源性间歇性跛行)在间歇性跛行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多与机械压迫、血液循环障碍、炎性刺激有关 发病机制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机械压迫: 腰椎管狭窄 神经根或马尾的压迫 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感觉肌力减弱,腱 反射减弱 特点 行走或站立时,腰椎需伸直甚至后仰,症状立即发生 坐、卧或下蹲时,腰椎处于屈曲状态,症状缓解或消失 这种症状对姿势的依赖性与椎管容量有关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体位变化是造成硬膜囊内、外压力改变的重要因素。 狭窄处硬膜囊内、外压力间歇性升高 神经根间歇性的压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原卷及解析)(广东专用).docx VIP
- 电子商务实训二.pdf VIP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完整答案(名校卷).docx VIP
- DB32 2538-2013 印制电路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杭州西奥Easy-con门机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冬季设备维护安全措施.docx VIP
- XX县消防救援大队2024年工作报告.docx VIP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附完整答案【名校卷】.docx VIP
-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5版) 课件 第1章 总论.pptx VIP
-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课件 第3章 卷积神经网络.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