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10月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0ct..2014
No.10
第35卷第lO期 ofHubei ofArtsandScience V01.35
Joumal University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学审美价值
杨传红
(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襄阳441053)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史上一部不朽的名作,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存在于音乐表现
上。文章以关注音乐文学审美价值的视角对《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进行探讨,主要从“以诗为号
角引领抗日救亡运动”、“以母亲河的气魄昭示中华民族的伟大”、“以黄河儿女的坚韧颂扬民族
精神”、“以诗的内涵确立乐的形式激起人们的共鸣”、“以文字营造意境烘托气势恢宏的氛围”五
个方面论证作品的音乐文学审美价值。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诗词;音乐文学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史上一部不朽的名作,由词作家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3月共同
创作完成。这一作品自诞生之Ft起,便在延安、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品以奔流不息
的黄河为创作背景,以黄河的源远流长讴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旧社会人民的不幸人生痛斥日本侵略
者的残酷暴行,以黄河儿女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坚定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抗争的信心,通过诗与乐、歌与词的
完美组合为人们勾勒出一幅中华儿女誓死保家卫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时值《黄河大合唱》的词
作者光未然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再谈这一不朽名作,重温诗歌所营造的伟大意境,既是对作品的尊重,更
是对作品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肯定。
笔者在国内知名文献搜索网站“中国知网”以“《黄河大合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百余篇相关论
文,在对这些相关论文进行梳理与研究后,发现这些文章多是从音乐本体、曲作者或作品欣赏的角度探讨,
对于歌词和词作者的研究与探讨显得相当薄弱。笔者认为,仅用这样的视角对这一作品进行研究其实是没
有完全理解作品内涵的一种现象,这是因为“只有当音乐接通文化时,才能唤起一种直接的感受,才能一下
子带你进入一种生命的状态,从而使音乐产生一种刻骨铭心的效果。”_lo笔者以关注音乐文学审美价值的视
角探讨词作者与歌词对这一不朽名作的贡献。
一、以诗为号角引领抗日救亡运动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为我国著名诗人、文学艺术理论家光未然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感于黄河的惊涛
骇浪而创作的一首组诗。该诗作原名《黄河吟》,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光未然先生在经过黄河壶口附近,
目睹黄河船工们与黄河的惊涛骇浪英勇搏击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诗作。[23需要明确的是,《黄河大合唱》
的曲作者冼星海先生是在1938年除夕晚会上听了光未然先生朗诵的《黄河吟》后,才萌生了将这一诗作创
作成《黄河大合唱》的念头。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研究《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价值时,不能忽略歌词这一
根基。光先生紧跟抗日战争时代脉搏的跳动,拨动心灵的律动创作歌词,传达黄河母亲爱的花瓣,连接中华
民族情的桥梁,打通各族人民心的代沟,就一定能撩拨曲作家冼星海的乐思,鼓荡抗日志士的心旗,震颤老
百姓的心弦,使人们对国土沦丧屈辱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誓死保家卫国的磅礴激情、恢弘气势。这正
是《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这首组诗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八个部分做成,各部分浑然天成地统一于“黄河”这一伟大母亲的形象中。诗作借助于诗人
的情感线将其中具有不同意义的场面联接为一个完整的诗歌意象系统,是诗人运用各种文学创作手法对中
华儿女奋勇拼搏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壮举的多角度描绘;更是诗人兼革命者的光未然先生以诗为号角引领
收稿日期:2014—09—25
作者简介:杨传红(1968一),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美国艺术史与展览19世纪至今美国艺术在本土与海外的呈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pdf
- “民国文学”研究提出的几个问题.pdf
- “亲善”的异族人——1980年代留美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pdf
- “凝缩”与“移置”剪纸艺术的延伸传播.pdf
- “倾斜”视角下的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科研发展——基于反木桶原理的延伸思考.pdf
- “趣”“法”“情”“准”——浅谈语言艺术在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pdf
- “让哲学回归生活”:论哲学前沿及其大众化.pdf
- “人的主题”与“艺术的自觉”——论艺术自觉的精神历程.pdf
- “人学转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pdf
- “仁者安仁”儒家仁学源起与道德形上学建构——儒家仁学从孔子到董仲舒的哲学演进.pdf
- 2025年中建桥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湖南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中国通信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新疆天莱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中国航天云网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贵州云城教育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pdf
- 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多维度解析与策略构建.docx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成效、困境与突破路径.docx
-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关联机制探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