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陈忱与《水浒后传》中的故国情结.docVIP

略论陈忱与《水浒后传》中的故国情结.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陈忱与《水浒后传》中的故国情结

略论陈忱与《水浒后传》中的故国情结 ,可以论定陈忱是位忠贞为骨的坚定遗民。《水浒后传》救驾立功、诛戮国贼、表草野孤忠几大主旨都鲜明地显现了遗民小说忠于故明、怀恋故国的特征。   关键词:陈忱 《水浒后传》 故国情结      一、陈忱的生平思想述略      陈忱,祖籍浙江南浔,字遐心,号雁宕山樵,又号默容居士,生于1615年卒于1664年后。陈忱博通经史,十五岁前就开始学习《易经》,二十岁潜居在南浔野寺专心读书,因觉地处荒僻,孤陋寡闻,三年后,他开始跋涉大江南北,遍游全国,这种游历生活历经四年。后因时事艰难,农民起义兴起,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再加上1644年甲申之变,国鼎两易,陈忱决定潜居南垌野寺,甘受贫苦。他在《东池初集叙》中对这段生活有如下记载:崇祯甲戌予年二十,潜居南浔野寺,面平林,枕古墓,萧条旷莽。篝灯夜读,情与境会,辄动吟机。眠餐不废者三年,茫然无得也。因自念曰荒僻寡闻,而徒面壁无益,遂决策浪游。历豫章,经八闽,穷东卤两粤,复假道于楚,探三湘九泽,涉大江而归。凡四易星霜,跋涉数千里。而其间逢名山大川,不无少有感发。至于结纳邂逅以诗自名其家者不可更仆。究其源委,不无甚异也,为之抚然。适膺时难,闭门扫轨者垂二纪,竟成皤皤贫叟,又苦病耳聋,须画字,欲焚笔砚,举世弃绝。从这段文字中可知,陈忱是在膺时难即明清易鼎后焚笔砚,举世弃绝,决定摒弃世事,隐居于山的。   明清之际隐居者虽多,但并非都是真正的遗民,不少人是将隐居作为终南捷径,以耸动流俗,盼可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和重视,来谋取更大的利益,可谓待价而沽。如魏禧在《送孙无言归黄山序》中称休宁孙无言将自广陵归隐乎黄山,十年而未行,四方之士各为文以送之,诗歌之属凡千,文若序凡百数十。孙无言隐居黄山后再来广陵时:则无言已新易居,其言归黄山如旧时,作诗文送者日益多。孙无言自称归隐,却做出这么大的动静,归来后又重新翻盖房子,客人盈庭,不免有沽名钓誉之嫌。陈忱则与孙无言不同,他是入山惟恐不深,身与名俱隐,是真正的隐士。《同治湖州府志》转引了韩纯玉在《诗兼》小序中的一段记载:忱字遐心,号雁宕,乌程人。诗人隐逸者,唐如张志和、陆鸿渐,宋如林君复、魏仲光,明如孙太初、吴儒子辈。身虽隐而名愈彰;唯有身名俱隐如吾乡陈君雁宕者。雁宕与予同处城堙间,相去止里许,生平未识其面,并不闻其名。没后始见其诗及杂著小说家言,驱策史册典故,若数家珍,而郁郁肮脏不平之气,时复盘旋于楮墨之上。亟觅其全集,已零落不能多得矣。夫以同为遁世之人,同居桑梓之地,尚不能一接其音容言笑,则其埋名匿影于古诗人之隐者何如也!   隐居深山的陈忱生活非常穷苦,《水浒后传论略》记载了古宋遗民创作此书时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必其垂老奇穷,颠连痼疾,孤茕绝后,而短褐不完,藜藿不继,屡憎于人,思沉湘蹈海而死,必非纡青拖紫,策坚乘肥,左蛾右绿,阿堵堆塞,饱厌酒肉之徒,能措一辞也。这可看为陈忱的夫子自道。光绪《乌程县志》载陈忱居贫,卖卜自给。究心经史,稗编野乘,无不贯穿。乡荐绅咸推重之,身名俱隐,穷饿以终。可见陈忱晚年疾病缠身,穷困潦倒,孤苦零丁,独自一人以卖卜为生,身名俱隐,度过残年。即便生活如此艰难,却究心经史,稗编野乘,无不贯穿,好作诗文,驱策典故,若数家珍,满腹经纶。既便他完全可以像丁耀亢一样应试新朝,或如李渔般出山打秋风赚钱,但他却选择终身贫困自处,完成了一个遗民的全节,为国守贞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陈忱一生中有两件大事,即参加惊隐诗社和东池诗社。惊隐诗社又称逃之盟,惊隐的隐即隐居不仕之意,而逃之盟的逃,则为逃禄之称。惊隐诗社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社,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惊隐诗社的两大主题,诗社的常规社集活动是岁于五月五日祀三闾大夫,九月九日祀陶征士。三闾大夫屈原是为祖国九死而不悔的爱国志士,而陶渊明则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操高洁的隐士。惊隐诗社的主持者吴宗潜、吴振远兄弟两人都参加过南明抗清斗争,著名遗民顾炎武、归庄、朱鹤龄等都是该社的成员。惊隐诗社的成员、坚贞的遗民顾茂伦就是陈忱的好友,陈忱有《访顾茂伦不值》诗,写他拜访顾茂伦之事。   陈忱还是东池诗社的重要人物,甚至是组织者之一。东池诗社的主要活动集中载于《东池诗集》,诗集共五集,记录了他们从1660年到1662年两年多的时间里的五次聚会,每一集里都录有陈忱的诗,说明陈忱每次聚会都参加。他还为初集作叙,为第四集作小引,应是东池诗社的重要组织者之一。从《东池诗集》中可以看出,东池诗社的东道主是汤海林,东池诗社的另外几个重要参与者也是著名遗民,如张隽。东池诗社的重要参与者吴楚也是一位坚定的遗民。陈忱与吴楚的交往十分密切,他们一起参加了1660年到1662年东池诗人的聚会和唱和,一起拜访遗民香谷上人,写下《香谷上人投诗敬夫清新可读因同过访》,在吴楚移居西村时,陈忱还写了《敬夫移居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