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融合传统文化因子,让议论说理充溢中国风_0
融合传统文化因子,让议论说理充溢中国风
融合传统文化因子,让议论说理充溢中国风
作文如做人,具有内涵底蕴与文化气质,才会让人青眼有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典故传说,都是有待我们开掘的写作素材富矿。石韫玉则山朗,水含珠则川媚。议论说理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因子,就会氤氲出文章的底蕴,烘托出文章的中国气质。下面,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作文如何更显文化底蕴。
一、妙用古诗词
素材呈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南宋杨万里《桂源铺》)
运用提点
诗词素材,属于名言类素材。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理解诗词内容,明确写作对象及其特点。如:写墙头的一枝红杏,突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写莲叶荷花,写出盛夏繁盛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之景;写晴空的一只白鹤,点染出秋天的爽朗诗情;枯荷听雨,既写出了深秋初冬的衰败,又写出了一种落寞意趣。只有如此分析,我们才会在作文中运用自如。
2.把握诗句中事物关系,明确诗句蕴含的哲理。都揭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而蓬勃发展的道理,可用于束缚发展规律等话题;莫为轻阴便拟归写出了不畏困难的道理,可用于挫折放弃等话题;从枯荷角度分析,枯荷虽然衰败,但凭其可于长夜听雨,因此,此诗可用于论证如何对待无用之物,也可用于论证心态发现等话题;联系起来看,都属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都涉及了两方面的事物,满园春色与一枝红杏、莲叶与荷花、晴空与一鹤,构成整体与局部、背景与主体的关系,可用于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个人与团队衬托等话题。
化用语段
语段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电视、网络虽可告知我们花草鸟木的知识,但是,要想细嗅花草的气息,谛听鸟雀的欢鸣,还是要亲自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走进自然,我们才会感受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天的勃勃生机;走进自然,我们才会欣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的旖旎秀美;走进自然,我们才会品味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天的浪漫诗意;走进自然,我们才会领略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冬天的意外惊喜。感知自然,就要走进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如此,方能对自然、对生命有真切的感悟。
语段二:一个人的成功,固然得益于个人的才能与奋斗,但是也离不开团队的助力。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团队却让他站得更高。自然万物都在昭示着这一道理。试想,如果没有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又怎会有出墙的一枝红杏的醒目妖娆?如果没有那无穷碧的接天莲叶,又怎会有别样红的映日荷花?如果没有寥廓的千里晴空,又怎会有一鹤排云而上的诗情画意?正如有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连绵,才有珠穆朗玛峰的巍峨耸立,人,在强大团队的助力下,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容易舞出人生的精彩。
技法点秘
文章中运用古诗词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直接引用,如语段一采用诗句+特点的方式叙述,突出诗句所写自然之景对人的感染,进而论证了感悟自然要走进自然的观点;一是采用诗意化用法,如语段二抓取诗句主要内涵,紧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诗句,达到诗意与议论的融合,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与文化内涵。
二、巧用书画茶道之理
素材呈现
素材一:《老子》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淮南子》云:有生于无,实出于虚。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宋克草书《杜甫壮游诗》、董其昌草书《白居易琵琶行》、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节选自孙鹤《书法与中国文化》)
素材二:中国画中的留白,或说是布白,是艺术性与审美性有机结合使画作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至高境界。以虚衬实是从审美的需要出发,有意识地将主体物象设置于画面中心位置,并以虚白巧设空景,使实景更加突出。李方鹰有画题曰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独有三两枝,这大概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