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伤逝》和《群鬼》的文化批判
试析《伤逝》和《群鬼》的文化批判
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 香迅 易卜生 《伤逝》 《群鬼》
论文摘要:鲁迅的《伤逝》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作品从 艺术 手法到思想内涵都和易卜生的《群鬼》有着耐人寻味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婚姻家庭题材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春迅和易卜生不约而同地将笔触深入到问题背后。探寻其文化根源,两部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伤逝》可以回溯到唐代元棋《遣悲怀》及《莺莺传》,《群鬼》则涵盖了欧洲文化内部诸般的时杭冲突。鲁迅和易卜生各自通过作品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而有力的批判。
提起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伤逝》(1925),我们很 自然 地就会联想到易卜生的问题剧代表作品《玩偶之家》(1879),鲁迅继1923年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创作了这篇唯一的爱情小说,表面上似乎在回应演讲,更加形象地回答娜拉在 中国 的命运。挪威著名易卜生研究专家伊丽莎白·艾德(ElisabethEide)在她的论著《中国的易卜生—从易卜生到易卜生主义》中也明确指出:“这篇小说受到易卜生的影响是明确的,不仅在小说中直接提及易卜生,而且体现在整个小说的精神里。鲁迅是从易卜生的娜拉的结尾处开始了他的创作。
如果《伤逝》和《玩偶之家》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影响痕迹,可以称之为形似;那么在《伤逝》和易卜生另一部问题剧《群鬼》(1881)之间,所存在的更为隐蔽的影响,尤其是两部作品中所深蕴的文化批判,可称为神似。鲁迅最早是在杂文《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1919.11)中提及易卜生的《群鬼》的。《群鬼》在欧洲剧坛上最早将目光投向梅毒遗传,并由此进人精神上的遗传问题的思索,这引起鲁迅的关注和很深的共鸣。这一主题很早就渗透在鲁迅的处女作《狂人日记》(1918)中。当时的鲁迅和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非常赏识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视易卜生为具有启蒙思想的文学家。本论文通过对《伤逝》和《群鬼》的比较研究,试图揭示这两部作品的隐秘关系,探索其文化批判的思想价值。
一《伤逝》的文化批判
鲁迅有句名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1925年10月,和许广平恋爱中的鲁迅,创作了《伤逝》。《伤逝》惊醒了当时效仿娜拉的青年女子的美梦。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鲁迅借着涓生的抒情独白,首先将解剖刀伸向了自己所属的所谓启蒙者的知识分子阶层。鲁迅塑造的启蒙者涓生,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与其说暴露了其个性和启蒙思想的软弱无力,不如说更暴露了其自身和身后的传统文化的虚伪。《伤逝》的恋爱自由、男女平等的时代旋律的深处,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
《伤逝》是一篇很难解读的抒情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引起很多鲁迅研究者的关注。国内的评论自不待言,日本的研究者丸山异,北冈正子对《伤逝》主题的多义性做过非常精辟的解释。其实《伤逝》的故事模式非常接近中国旧文学中经常出现的“始乱终弃”的文学母题。除去作品中大量的议论抒情,故事几乎可以还原为:男主人公涓生以其宣扬的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吸引了青年女子子君,由两情相悦到同居。待到生活的重压使涓生不堪其苦,他失去热情,抛弃了子君。子君回到娘家抑郁而死。
“始乱终弃”的故事模式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莺莺传》,元镇是始作俑者。值得玩味的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论元镇及其《莺莺传》。“元棋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恶趣”一词表明了鲁迅的文化立场。更有趣的是,如果将《伤逝》和元镇的悼亡名作《遣悲怀三首》对照阅读,会发现其间存在奇妙的联系。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姿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墓筐,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茬,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体钱过十万,与君营莫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扰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碑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彼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扰费词。
同穴育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帷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泥他沽酒拔金钗”的画面和子君当耳环戒指置办吉兆胡同爱巢的情节;“落叶添薪仰古槐”和会馆里涓生子君的爱J清场景;“野蔬充膳甘长蕾”和子君在吉兆胡同操持家务的情节;“针线犹存未忍开”和涓生面对子君临走时留下全部生活资料的情景都有种意味深长的对应,而“贫贱夫妻百事哀”可以成为涓生子君失败的婚姻生活的注脚;《遣悲怀之三》可以看作涓生手记的古典源头:涓生重回会馆,“闲坐悲君亦自悲”,对子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