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四)·曹沫之陳》補釋一則.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博(四)·曹沫之陳》補釋一則

《上博(四)·曹沫之陳》補釋一則 〈曹沫之陳〉簡1「非山非澤,亡又不民」,李零先生說:「『亡又不民』,指山澤以外的土地都有人居住。」[1]廖名春先生則釋「非山非澤」為「僻山僻澤」,並串講上下文意為「魯邦全境『東西七百,南北七百』里之内,即使是偏僻的山澤,無一例外,所居住的都是魯之臣民。」。[2] 建洲案:筆者同意廖先生對文意的解釋,而且由李零先生的行文來看,應該也是持這種意見,而非廖先生所說的「『山澤』所居則非是魯邦之臣民,只有居於『山澤以外』的才是魯民。這種理解是有問題的。」其次,釋「非山非澤」為「僻山僻澤」似乎稍可保留。因為「非」訓為「隱」在先秦典籍似乎不太常見,[3]何況進一步引申訓為「僻」。而且廖先生文中也提到二者韻部有段距離。 筆者以為「非」似可讀為「鄙」。「非」,古音為幫母微部;「鄙」,幫母之部,聲紐是雙聲,韻部則孟蓬生先生已指出「楚國方言中之部與脂微部有相混的情形。本書《曹沫之陳》中用『幾(微部)』為『忌(之部)』,即其證也。」[4]此又為〈曹沫之陳〉簡中「之」、「微」相混的現象增添一例。「鄙」意為「郊外」,如《國語˙齊語》:「參其國而伍其鄙。」韋昭《注》:「國,郊以內也。……鄙,郊之外。」[5]或「邊遠地區」,如《左傳˙隱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杜預《注》:「鄙,鄭邊邑。」[6]與「幽」、「僻」、「遠」等意思相去不遠。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當此之時,魯無鄙疆,諸侯之伐哀者皆言我。」凌曙注:「無鄙疆,言王化所及者遠。」[7]所謂「魯無鄙疆」或可與本簡讀作「鄙山鄙澤,亡有不民」相參看。 --------------------------------------------------------------------------------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頁244。 [2] 廖名春〈讀楚竹書《曹沫之陳》箚記〉,簡帛 研究 網,2005.2.12,/admin3/2005/liaominchun002.htm。 [3] 至少我們在《經籍纂詁》中就不見這條義項,見〔清〕阮元等編《經籍纂詁》(台北:宏業書局,1993.8再版)頁82。我們懷疑這個解釋的「非」實際上可能是「飛」的通假字,《經籍纂古》頁82說「非」、「飛」古字通用,亦見高亨、董治安編纂《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7二刷)頁596。 [4] 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簡帛研究網,2005.2.15,/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1.htm。 [5] 徐元誥《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6)頁219。 [6]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8初版十三刷)頁36。 [7] 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6.9二刷)頁281。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