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孝子”“孝孙”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中“孝子”“孝孙”考

《诗经》中“孝子”“孝孙”考 《诗经》中孝子孝孙考   《诗经》中出现孝子孝孙的诗句有三首:《大雅既醉》中,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小雅楚茨》中,孝孙有庆,报以介福;《周颂雍》中,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小雅》《大雅》《周颂》大部分作品均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创作完成,所以,这些孝子孝孙之词,应该出现在西周。现在学术界对于孝观念产生的时代,基本上也认为是在这一时期。其主要依据就是孝字大量出现在这时期的文献中。而孝子孝孙词组在西周只出现在《诗经》之中。   孝子一词出现在青铜器铭文中,一直到战国才出现。如向孝子向孝子鼎(《集成》一三四九),滑孝子滑孝子鼎(《集成》一九四七),左孝子左孝子壶(《集成》九五三八)。此几例均为战国晚期之器物,据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西周时期已比较远。此外,孝子孝孙之词又出现于先秦传世礼书中,其内涵与《诗经》中的有同有异。礼书大部分编撰于战国时期,有些甚至晚至汉代,其观念和礼制较西周时期有很大的变化。   回到《诗经》本身,上面所总结的诗句都与祭祀有关系,传统的解释基本上指出了其祭祀的涵义。以《大雅既醉》为例。范处义指出,则周家之致孝於鬼神可谓源源不竭矣。宜其神永赐以善亦无已也。朱熹指出,孝子,主人之嗣子也。《仪礼》祭祀之终,有嗣举奠。《诗经疏义会通》指出此章节的主旨为奉先之孝。   古人对《诗经》孝子孝孙的解释源于礼书,礼书明确地讲到这些为祭祀之称呼。如在《仪礼》的《特性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章节中,在祭祀中以孝孙为主祭者的称呼。在《礼记》中《郊特牲》: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称曾孙某,谓国家也。《曲礼》:(诸侯)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杂记》称: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这些和《诗经》中的意思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此文认为孝子的行为有三:养、丧、祭。从上面的引文可知哀子、哀孙的称呼用在丧礼之中,可以证明孝子孝孙之称呼在西周时期有可能不用在丧之中,是祭所专有的。在《仪礼士虞礼》可以找到称呼转换的根据。死三日而殡,三月而葬,遂卒哭。将旦而,则荐。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跻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飨。此是丧主安葬尸柩后,为迎接死者之精气而在庙内的活动。其中包含祭,将死者于祖庙。祭之前,丧主称之为哀子;翌日祭之后,就开始以孝子来称祭主。如《仪礼士虞礼》所言:明日,以其班。用嗣尸。曰:孝子某,孝显相而且以后的小祥大祥依次除去丧服的祭祀活动,都以孝子为称呼。以养作为孝子之行为,在春秋时期才明确出现。《左传》文公十八年,鲁国季文子引先大夫臧文仲之语: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此时孝子的行为由祭祀扩展到赡养。   理顺了礼书中的矛盾之处,更能清楚地理解《诗经》中孝子孝孙的祭祖之义,总体上都是祭祀时的特称,是被祭祀者的儿子或者孙子,被称为孝子或者孝孙的人具有一定的宗法地位,一般是由宗子来担任。礼书是后世的礼制总结,《诗经》中的祭祀场面描写相较要鲜活和真实得多。孝子孝孙在礼书中只有简单的概括,而《诗经》却生动而完整地进行了描写。因此,通过诗歌的文本更能直观地看到孝子、孝孙们的所作所为。众多诗歌中,描写了完整祭祀仪式的是《小雅楚茨》,本文拆分其祭祀步骤,来分析孝子、孝孙在祭祀祖先仪式中的行为特征。   (一)准备 诗歌的第一章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言粮食充裕,而用以为酒食,用以祭祀。其中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两句,包含了丰富的典礼活动,沈文倬先生这样分析,以妥是祝官迎尸如室,以侑是尸接受祝官辅导。《楚茨》开头的描写并不是已经展开了祭祀活动,而是表示为这些活动做好了准备。   (二)正祭 济济跄跄,尔牛羊,以往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礼记郊特性》: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礼记正义》解释为:谓荐孰时也,如特牲少牢馈食之为也。直,正也,祭以孰为正,则血腥之属尽敬心耳。孰为熟也,以熟食为祭祀之品。沈先生认为此是正是天子诸侯正祭当有的节目,按照礼书的记载应该是非常繁琐的,诗歌在这里简略地概括了这些过程。   (三)祭 祝祭于,祀事孔明,祝开始在进行祭祀的活动。《毛传》:,门内也,以为位置名词。解释为在举行的祭祀,是其字面意思。根据《礼记》在祭祀叫作索祭。沈文倬解释道:祭前庙门求神,以所在处所言叫作祭,以所为何事叫索祭。之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根据《仪礼士虞礼》: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神保即尸,由被祭祀者孙辈来担当。神保代表先祖,品尝美食。此时,祖先神灵被认为来到了宗庙。   这一章最后描述道: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此时,就出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