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胡乔木同志对《文学评论》复刊工作的意见
记胡乔木同志对《文学评论》复刊工作的意见
记胡乔木同志对《文学评论》复刊工作的意见
今年正值《文学评论》复刊30周年,复刊的第1期是在1978年2月印行的,在这之前,1977年10月25日,胡乔木同志曾对《文学评论》复刊作过重要指示。2003年为庆祝文学研究所成立5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岁月熔金》里刊载的《(文学评论)复刊的前前后后》一文中曾有引用和叙述,那篇文章是陈骏涛同志撰写的。我长期保留着一份完整的整理稿,2003年12月已交《文评》编辑部负责同志保存,后来又把一份打印稿寄给《胡乔木传》编写组的程中原同志。
去年出版的(《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的第一辑综述部分收录有该编写组撰写的《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文,其中说到出版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时,也多有引用,但至今没有全文披露,我想在《文学评论》复刊30周年之际,把它公布出来,全文如下:
胡乔木同志对《文学评论》工作的指示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文艺报什么时候复刊,那是另外一回事。文艺报过去做了大量工作,起了作用。要吸收它的一些长处。但你们《文学评论》却又不能完全办成象文艺报那样的刊物。研究所终究不是文联。过去文艺报时评较多。你们要登基本理论、文学史方面的文章,就不能光登时评。时评也有一个写法问题,要发表意见。莱辛的汉堡剧评提出了系统的意见(按:此处乔木同志说的汉堡剧评当系指莱的(《汉堡戏剧论》)。今后文艺作品会越来越多,当然不可能一一评论。即使有的作品一时很受欢迎,你们发不发评论呢?也可发,也可不发。作为欢迎和鼓励,是要发一点,否则显得态度冷淡。但也要考虑,如果你们的评论只是人云亦云,泛泛讲些意见,这样的文章即使发上一年,也作不出贡献。而且过去也有这种情况,一时很受欢迎的作品,过一程子也会证明它并不成熟。当然,开头几期,免不了一般的时评会多一些。
中央讨论教育纪要问题时,也谈了文艺纪要。华主席有讲话。黑线专政说法是错误的。所谓黑线专政,那置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于何地呢?也把群众牵进去了。毛主席批评过文艺上的错误,那是少数、个别同志犯错误嘛!而且,是什么错误,也不能夸大。说别、车、杜是左联指导思想,那是没有常识的话。如果那样,鲁迅或许不那么批评了。文艺纪要中有毛主席的话,要注意分清。刘志坚还在,你们可去了解一下。四人帮实际上是否定鲁迅,他们描绘的鲁迅是没有战友的。鲁迅自己说过大方向一致,他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说,他和郭沫若、茅盾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鲁迅批评过成仿吾,但后来成从国外回来找党,到了鲁迅那里,鲁迅对他很热情。这是许广平回忆录中讲的。鲁迅不是一个人,有战友。四人帮说黑线专政,是为了制造空白论。空白论的前提就是黑线专政。所谓空白,也就是要由他们胡作非为。
有些作品可以考虑评论,如《二月》。当然,它比不上《林家铺子》。茅盾是老作家,柔石当时是青年人。《林家铺子》是好作品。过去批评《二月》,有一种意见说经过了大革命,怎么还会有不受大革命洗礼的地方和人物。这不知是什么逻辑!
评论作品也可能出现纠缠不休的现象,过去评《创业史》似乎就有过这个毛病。要避免这种现象。《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评论中是否也有过纠缠不休的现象?过去写抗美援朝有好多小说,写解放战争的,比较起来似乎少一点。《红日》写的还是较好的。不知作家吴强情况如何?
四人帮扼杀创作。我们今后作品会逐渐多起来。高尔基给青年作家的信,那是要求很高的,我们现在没有高尔基那样的权威。但是否也可找出有威望的人给青年作者指导。现在有些青年作者可能比较幼稚,一是受到。四人帮谬论的恶劣影响二是前几年图书馆锁门,他们或许不知道如何学习写作,没有看过多少足以楷模的作品。
文学史方面会有来稿的,可能还并不会少。不要只看到目前困难,出刊后会有大量作者、来稿支持你们的。四人帮是拉了一些人,但也要分清是主动投靠,还是不得不说两句好话的。
胡乔木同志是在他的南长街寓所召见我时作这些指示的,我猜度他是在文革中搬的家,因为1966年春天我在何其芳同志寓所见到他时,我印象中他还住在中南海里边。十多年未见,经历了文革之祸,乔木同志较前略呈苍老,但依旧精力弥满,才思敏捷,还是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那天谈话的时间约1个半小时,开头是问答式的,他问我答。他对何其芳同志去世后的文学所情况很关心,还问到几位知名专家的情况,最后问及《文学评论》的复刊工作,当我在回答时提到《文艺报》也将复刊时,他接着这个话头就不停地说开去,说的都是《文学评论》复刊工作的事。所以这个谈话整理稿是从文艺报什么时候复刊开头的。当时我主要倾听,现场没有作详细记录。现在公布的这份谈话整理稿是在谈话结束后一小时,我回到家中后追忆整理的。
在这次谈话中,乔木同志谈到当时学部一些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