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活就是一朵浪花 周有光故居寻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就是一朵浪花 周有光故居寻迹

生活就是一朵浪花 周有光故居寻迹   周有光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经历了满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被友人戏称为“四朝元老”。周有光年轻时身体很弱,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周有光曾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所以能活得健康。还有,就是上帝把他忘记了。他厚重的人生,堪称传奇 后拐棒胡同故居 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路南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胡同,路口树立的路牌指示着里面就是后拐棒胡同。胡同很短,直走不远便是一片旧式小区。周有光人生最后三十余年,就是在后拐棒胡同甲2号院的这处普通居民小区内度过的。街坊大妈说,“平时有两个保姆在照顾老人,亲友也常来看他。1984年,我们这房子盖好,他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十年” 曾有友人回忆起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的家,这样描述:房子面积不大,看不到两个家庭当年家底殷实的影子。家里没有红木家具或是古董,但是很干净整洁。周老有一个背阴的书房,它整个的面积不足10平米,书房里一桌一椅,一??简陋小沙发,还有一架书。桌子是六七十年代的,上面还有一个裂缝。当时80多岁的周老,从早到晚呆在小书房里读书写字。友人在周老的书房和他谈话,张允和总是端着茶坐在小沙发上,不断地插话。她总是说:“让我说几句,说几句。”周老就说她有多语症,但是从来也不恼 “错位”人生 周有光祖籍江苏宜兴,曾祖父做官兼营实业,在常州开办棉纺、织布厂等。道光年间太平军起,守城将士军饷全部来自周家,曾祖父誓死守城,后因常州失守,投水自尽,周家的万贯家产化作乌有。周有光出生在常州的青果巷,青果巷很有意思,瞿秋白、赵元任也都曾住在青果巷,三个人都搞文字改革 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的新式学堂读书。1918年,进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升入中学。1923年,周有光中学毕业,尽管成绩优异,其时家道中落,只能选择免交学费的师范学校,但无意中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由亲友资助,凑足学费,才得以入学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 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在做银行工作的周有光跟随当时的民国政府迁移到重庆。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派周有光去美国学习 到了内战即将结束时,周有光回到上海。当时他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同时从事银行工作,却赶上了经济结构推倒重来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替代资本主义市场,周有光一眼就看出当时苏联的银行制度落后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错位”感 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周有光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半路出家” 50岁之前,周有光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50岁之后,他从上海移居北京,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因为之前已发表、出版过一些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1955年,周有光去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结束后决定留在北京。周有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曾称,“当时,领导说:你不要回去了。就把我留在文字改革委员会。当时我说:我是业余搞语言学、文字学的,我是外行,留下来恐怕不合适。领导回答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那么,我就只好留下来了。就这样,我离开了经济学界,到了语文学界。” 当时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有很多争论,特别是用国际通用的字母,还是根据汉字来创造字母,当时争论很大。周有光主张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他写了一本小书,叫《字母的故事》,讲世界各国的字母,以及字母几千年的历史。这本书,当时毛泽东的秘书还拿去看。后来决定采用拉丁字母,因为中国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一定要采取世界共同使用的东西 此外,周有光还首先提出要拼写以北京话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1956年,初来北京的周有光住在沙滩后街老北大校内,一所民国初建的小洋楼里。小洋楼原来是给德国专家住的,但年久失修,外面大雨里面小雨。他还写了篇《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