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肠毒血症诊断及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绵羊肠毒血症诊断及防治

绵羊肠毒血症诊断及防治   摘要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的散发性传染病。羔羊发病病程急促,急性病例往往来不及救治,死亡率极高,对养羊业危害极大。介绍了一例绵羊肠毒血症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情况,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羊肠毒血症;羔羊;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5.1+2;S858.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49-03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又称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的散发性传染病。本病多以急性毒血症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1]。D型魏氏梭菌为厌氧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可以形成荚膜,芽孢位于菌体中央[2]。2~12月龄绵羊最易发病,尤其以3~12周的幼龄羊和肥胖羊较为严重,山羊较少发生。多为散发,在一个疫群内的流行时间多为30~50 d[3]。病羊和带菌羊为主要传染源。排出的病原菌以芽孢形式污染环境,具有传染性[4]。D型魏氏梭菌也存在于污水中,通常羊只采食被芽孢污染的饲草和饮水,芽孢随之进入消化道,一般情况下并不引起发病,当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吃干草改为采食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和富含蛋白质的草料之后,导致羊的抵抗力下降和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病 1 发病情况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某种羊场,有小尾寒羊妊娠母羊60只,2016年6月中旬开始产羔,由于多为双羔或三羔,所以弱羔较多,未满月羔羊也陆续出现死亡,总共产羔106只,到7月中旬,成活羔羊61只,成活率60%左右。经过加强饲养管理、消灭蚊蝇、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羔羊死亡率之后得到一定控制。2016年7月20日,1只羔羊出现拉黄绿色稀便,之后血便,尿呈黑褐色,用头孢噻呋、鱼腥草等治疗无效,2 d内死亡,以后几日陆续又见多只羔羊死亡,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则数小时,长则1~2 d。到8月初,陆续有13只羔羊发病,死亡羔羊10只,发病率21%,病死率77%。8月4日8:00,又发现1只羔羊发病(46日龄),主要表现为腹泻,肛周污秽,四肢无力,后肢弯曲状态,无法站立,但是可以前腿跪地,后腿在弯曲状态下前行5~10 m,辅助站立,表现频频排尿,体温无明显升高。选用青霉素、利巴韦林、鱼腥草、樟脑磺酸钠等常规消炎药物,未见好转,第2天中午该病羊突然全身抽搐,四肢僵直,角弓反张,衰竭死亡。羊场将2 d内死亡的2只病羊进行冷冻,由羊场工作人员带回乌鲁木齐,送往新疆畜牧科学院就诊。通过现场调查,病死羊剖检、实验室诊断,及时调整防治方案,该群病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个月后回访,该群病羊未再出现新的病例 2 症状 急性死亡病羊,病症不明显。病程稍缓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腹痛,离群呆立或四肢无力,卧地不起。体温一般不升高,尿液浓、色暗,有的呈黑褐色。粪便由干变稀,黄绿色或黑褐色,混有黏液或血液。其中2只病羊死前卧地不起,流涎、磨牙、伸颈、抽搐,角弓反张,心跳、呼吸加快,继而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送检羔羊,病变基本一致,体表无明显病变,尸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肺部局部肺叶充血,气管无出血,无明显分泌物。肝脏肿大,质脆,色暗。肾脏质软如泥,手抓易碎,膀胱表面充血。肠道大面积出血性变化,尤其十二指肠、空肠、直肠、肠系淋巴结肿大,切面淤血。真胃内有未消化的饲料,黏膜脱落,胃底大面积出血(图1~3) 4 实验室检查 4.1 病料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羊肝、肾涂片和触片,革兰氏染色或瑞氏染色。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散在、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对存在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瑞氏染色的可见菌体周围有淡粉色肥厚荚膜。用心血、脾、肺等涂片染色镜检未见上述病原体存在 4.2 病料分离培养 (1)将无菌采集的肝、肾病料剪碎成小块,分别接种于厌氧肉肝汤培养基中,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肉肝汤浑浊,产生气体,管底形成白色沉淀物 (2)无菌采集病死羊肝、肾、小肠内容物分别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在厌氧环境中,置于37 ℃恒温培养24 h,观察细菌菌落培养特性,培养基上可见有灰色、圆形、中央隆起的勋章样大菌落,并有双重溶血环。在厌氧肉肝汤中培养5~6 h,即呈浑浊生长,并产生大量气体。取其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可观察到大量散在、成双、两端钝圆、革兰氏阳性短粗大杆菌 4.3 动物试验 取病死羊肝、肾5 g,剪碎、研磨,加5倍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取上清液给小鼠肌内注射0.3 mL/只。8 h后见小鼠不食不动,昏迷死亡 5 诊断 5.1 综合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以2~12月龄绵羊羔羊最易感)、临床症状(食欲减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