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论文.doc
21世纪淮河治理规划应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论文
.freel2,其中淮河水系19万km2。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至江苏扬州的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km,总落差196m,平均比降为万分之二,淮源至豫皖两省交界的洪河口为上游,面积3万km2,长360km,比降万分之五。从洪河口至洪泽湖出口的三河闸为中游,面积约16万km2,长490km,比降为百分之零点三,洪泽湖以下为下游,长150km,比降为万分之零点四。
沂沭泗水系是沂河、沭河和泗河水系的总称,均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流域面积8万km2。
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和典型的孕灾环境地带。流域跨豫、鄂、皖、苏、鲁5省39市(地区)176个县(市),现有人口1.6亿人(1997年统计数),平均密度600人/km2,(平原达700人/km2以上),是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耕地1.22×107ha,约为全国的八分之一,耕地率为鞘44.6%,是全国的4.5倍,居各流域之首。1997年粮食产量850亿kg,占全国产量的六分之一;煤炭探明储量700亿t,占全国的八分之一;现有火电装机2000万km,时空分布极不均匀,6~9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丰水年的雨量为枯水年的5倍之多。
1.2洪水和灾害
据史志记载,建国前400年间曾发生过特大洪水9次;1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中等洪水。建国后淮河水系最大洪水年是1954年,沂沭泗水系为1957年和1974年,1968、1975年为淮河干流上游和洪汝河、沙颖河特大洪水。1991年属淮河流域的较大洪水。
淮河洪水造成的灾情都很惨重。1593年7月下旬的特大暴雨,雨若倾盆,致使鱼游城关,舟行树梢,“方数千里,滔天大水,庐舍禾稼,荡然无遗,浮尸遍野”。1931年运河堤溃决,从淮阴至扬州,纵横三四百里,一片汪洋。洪水所及,荡然无存。受灾5.13×106ha,灾民近2000万人,死亡10.9万人。1954年洪水,受灾面积4.31×106ha,死亡2000多人。1957年沂沭泗洪水成灾面积达2.00×106ha,倒房300万间,1200多人死亡。1975年洪汝河、沙颍河洪水为历史罕见,造成我国第一次2座大型水库垮坝,生命财产损失惨重。1991年淮河洪水,受灾耕地5.52×106ha,倒房196万间,受灾人口540多万,损失粮食66亿kg,直接经济损失达340亿元。公路被淹、工厂停产、铁路几度中断。
淮河流域干旱成灾与洪涝灾害相近。据统计80年间,全流域旱灾的面积在1.33×105ha以上的大旱年有20多年。1989年流域四省旱灾成灾面积近4.53×106ha。南四湖、洪泽湖的水位处于死水位以下的年份越来越多,时间也有延长的趋势。
1.3主要特点
流域地处过渡地带,天气系统复杂多变。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倾斜,西部、南部及东北部山丘区环绕广阔平原,中下游地势平缓,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受黄河夺淮影响大,人工河道多。人口众多,人与水争地越来越激烈。无论是洪灾还是旱灾,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治理任务艰巨,防洪形势严峻
20世纪90年代,淮河治理是在历次规划及实施工程的基础上,根据1991年洪水暴露出的问题及国务院治淮治太决定,修订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论证和落实了工程措施。主要骨干工程有19项:淮干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怀洪新河续建;入江水道巩固;分淮入沂续建;洪泽湖大堤加固;复建板桥、石漫滩等防洪水库;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开辟淮河入海水道;建设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汾泉河、包浍河初步治理;涡河、奎濉河、洪汝河、沙颖河近期治理;湖洼及支流治理;其他工程。这些工程原定2000年基本完成,目前仅完成4项,12项在建,任务完成不足一半。必须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速度,使淮河能防御1954年(50年一遇)以上量级洪水,沂沭泗河能防御1957年(大于50年一遇)洪水,这是淮河流域21世纪首要的治理任务。
2.2行蓄洪区启用与生产发展矛盾突出
20世纪50~60年代,利用沿淮沿湖低洼地修建了28处行蓄(滞)洪区,总面积3944km2,耕地2.41×105ha,人口195万人。这些行蓄(滞)洪区,历史上是洪水滞蓄和回旋的自然场所,目前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一定标准洪水时开启使用,成为河道的一部分参与行洪、蓄洪,削减洪峰。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安排是有道理的,也是有效果的,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每遇行蓄洪,先保后弃,被迫扒口、炸堤,延误了时机,行蓄洪效果差,结果是既保不了行蓄洪区又逼高了沿程河道水位,造成全线防汛紧张局面,对社会影响极大,对政府的压力更大。虽经近10年治理,防洪标准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