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歌中神话思维及象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诗歌中神话思维及象征

鲁迅诗歌中神话思维及象征   摘 要:鲁迅非常关注中国神话对文学起源及发展的影响,在他取材于神话的诗歌书写中,源自神话原型的象征传达了深邃的内涵,既体现出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对中国上古神话思维的追溯,又呈现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所构筑的蕴含着隽永绝伦的文化精华的神话诗学世界的图景 关键词:鲁迅 神话 近体诗 原型 象征 鲁迅将神话视为中国文学史叙事的源头,他深谙神话学与中国上古神话意识,着眼于神话之所以可称为“文章之渊源”{1}的特质,曾在《人之历史》{2}《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3}《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4}《关于神话的通信――致傅筑夫、梁绳■》{5}等文本中对中国古神话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与尼采对希腊神话的追溯和庄子对神话寓言的书写相似,鲁迅神话题材诗歌的文学书写也体现着他曾在《野草》《摩罗诗力说》中呈现出的强烈的诗人气质。在鲁迅笔下,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均充满了想象与诗意,写下了如梦似幻的人类精神的漫游历程,他的意蕴深刻的近体诗是融会古今、别有新构的一类,可看作以旧文体注入新思想的文学创作的尝试{6},这些近体诗中隐现着丰富的神话原型意象与典故,通过象征与譬喻传达出深邃的诗意内涵 从“灵台无计逃神矢”借希腊神话诉说爱国心怀,到“我以我血荐轩辕”追溯中国轩辕神话所系的华夏民族文化之根,鲁迅的近体诗可看作“用神话素材进行再创作”{7}的艺术品,其中对于神话原型与神话思维的抒写俯拾即是,如同音乐的和声一般彼此对话,成为其诗歌抒情的重要托喻方式 诚如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和《南腔北调集“神话,传说和史实的演义”{8}的文学作品的。原始神话中的思维与对”超自然力量”{9}的探索意识,是神话研究所关注的对象,鲁迅在对中国上古神话进行追寻的途中,也做出了对这一神话思维的文学化解读。神话原型批评兴起于20世纪中叶,在弗雷泽的《金枝》、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弗莱的《批评的剖析》中得到了发展。神话原型的力量,蕴含在文学艺术的原始意象中,通过象征与托喻,道出了对成千上万人具有强烈影响力的声音。鲁迅所译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引言中曾谈到“象征主义”,并引用作者的观点“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在鲁迅看来,象征主义的文学表现是以“进行不息的生命力为人类生活的根本”{10}。对鲁迅近体诗进行解读与诠释,通过神话原型与象征的途径,亦可获得一个将文学观照与艺术解析相结合的独特视角 鲁迅将神话与传说视为文学的起源,而他对于神话的文学化呈现的探索,在文学形式的开拓和神话原型的再现上均勇于超越常态思维。在近体诗创作中,他也往往能剥离历代传说中对于神话的陈腐印象,重新赋予神话以新的象征意味。鲁迅在创作《故事新编》时似乎是带着对五光十色的神话传说世界的兴致信手拈来的,其中却也表达出他的创作论思想。鲁迅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谈到,与《补天》中流露出的创造者/女娲在“懊恼”“无聊”的梦醒时分创造人类的境况相似,他也正是就此“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11}的。神话与文学,均可视为梦醒时的创作者对于梦的世界的再创造,于是,鲁迅在以近体诗的形式进行情感抒发与思想表达的过程中为神话原型注入的新的象征意味,也就更凸显出不同凡响的价值所在了 回眸鲁迅研究史上对于鲁迅近体诗的研究可见,学者们对鲁迅近体诗中的神话诗学、神话意象的解析和阐发散见于鲁迅诗歌笺注类书籍的注释、序跋和一些对于鲁迅诗歌的研究论文中。在其他研究鲁迅文学的专著中,也可发现不少涉及鲁迅近体诗与神话之关联的精彩论述。由奚名编著,1941年白虹书店出版的《鲁迅诗集》{12}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部鲁迅诗歌注疏著作。此后出现的其他对鲁迅近体诗进行笺注的书籍在形式上基本沿用了中国古代诗文注疏的传统,不过在对诗的内涵进行阐发时也融入了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在张向天的《鲁迅旧诗笺注》{13}、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14}、倪墨炎的《鲁迅旧诗浅说》{15}、曹礼吾的《鲁迅近体诗臆说》{16}、张紫晨的《鲁迅诗解》{17}、郑心伶的《鲁迅诗浅析》{18}、孙志军的《鲁迅诗歌全集》{19}等著作中,许多学者在笺注中对于“轩辕”“神矢”“湘灵”“精禽”等出自中国及希腊神话的意象进行了解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张恩和的《鲁迅旧诗集解》{20}一书辑集了1981年以前的对于鲁迅六十五首近体诗的解释,材料翔实,撷取不同角度的意见,兼收各家看法,是一部对此类鲁迅近体诗注释著述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对《自题小像》的各家解释进行了汇集,其中对“灵台无计逃神矢”一句的解读收集了锡金、张向天、冯伯恒、曾敏之等诸多学者的观点,可以为理解“灵台”和“神矢”{21}中所蕴含的中国《山海经》神话、《楚辞》神话及希腊罗马神话的渊源提供更为开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