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创新

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 对于近期发生TIA/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70-99%)的患者,如果预计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6%,推荐行CEA或CAS治疗(Ⅰ/A) 对于近期发生TIA/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中度狭窄(50-69%)的患者,如果预计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 6%,推荐行CEA或CAS治疗(Ⅰ/A)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50%时,不推荐行CEA或CAS治疗(Ⅰ/A) 当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有行CEA或CAS治疗的指征时,如果无早期再通禁忌症,应在2周内进行手术(Ⅱ/B)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 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 症状性颅外椎动脉狭窄患者,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支架植入术作为内科药物治疗辅助技术手段(Ⅱ/C) 颅外椎动脉狭窄 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后循环缺血症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标准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且无手术禁忌,可行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Ⅱ/C) 颈总动脉或者头臂干病变导致的卒中/TIA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且无手术禁忌,可行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Ⅱ/C) 锁骨下动脉狭窄和头臂干狭窄 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70%的卒中/TIA患者,在标准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内科药物治疗 的辅助技术手段,但患者的选择应严格和慎重(Ⅲ/C) 颅内动脉狭窄 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动脉夹层 卵圆孔未闭 未破裂动脉瘤 烟雾病 颅内出血后抗栓药物的应用 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颅外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的缺血性卒中/TIA至少进行3-6个月的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Ⅱ/B) 有颅外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使用最佳药物治疗但仍出现明确的复发脑缺血事件,可以考虑支架置入术(Ⅱ/C) 颅外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果不具有血管内治疗指征或血管内治疗失败,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Ⅱ/C) 动脉夹层 伴有PFO的缺血性卒中/TIA,如果无法接受抗凝治疗,可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PFO伴有静脉源性栓塞的缺血性卒中/TIA,推荐抗凝治疗(Ⅰ/A) 当存在抗凝禁忌时,可考虑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Ⅱ/B) PFO不伴深静脉血栓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不建议行PFO封堵术(Ⅰ/A) PFO伴有深静脉血栓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可以考虑PFO封堵术(Ⅱ/B) 卵圆孔未闭 伴有小的未破裂动脉瘤(直径<10mm)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安全的(Ⅱ/C) 烟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时,应首先考虑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治疗。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建议口服抗血小板治疗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服用两种及以上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Ⅱ/C) 未破裂动脉瘤 烟雾病 抗栓治疗相关颅内出血发生后,应评估患者的抗栓风险及效益,选择是否继续抗栓治疗(Ⅱ/B) 在急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脑膜下血肿后,患者如需恢复或启动抗栓治疗,建议在发病后1周开始(Ⅱ/B) 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和潜在的抗凝治疗指征,可以考虑继续进行抗栓治疗(Ⅱ/C) 颅内出血后抗栓药物的应用 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二级预防的药物依从性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Ⅱ/B) 医生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医疗体系因素均影响患者的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Ⅲ/C) 规范的二级预防流程,可能会提高二级预防药物的实施率(Ⅱ/B) 2014 前言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Ischemic strok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 近70% 年复发率 17.7% 二级预防——减少复发和死亡 规范二级预防临床实践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脑血管病学组 二级预防指南更新修订 目录 危险因素控制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 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 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Ischemic strok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吸烟 睡眠呼吸暂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年龄 性别 家族史 可预防 不可预防 危险因素控制 1.高血压 Hypertension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