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视传媒视角的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PDF

基于电视传媒视角的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电视传媒视角的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第42卷第 1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2,No.1 2015年1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uary,2015 基于电视传媒视角的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 2 3 陶长江 ,鲁  敏 ,王颖梅 (1.四川农业大学 旅游学院,成都 611830;2.四川成都易宝科技有限公司,成都 610032; 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分院,成都 611130)     摘要:有效保护和传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汶川地震后羌族文化工作的核心。 为探讨电视传媒应用于羌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行性和着力点,课题组基于对羌族、非羌族的问卷调查和对羌学专家、电视节目编导的 半结构访谈获取的数据,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羌族和非羌族就电视传媒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 的作用和运用上存在认知差异;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不到位,急需有效的宣传方式;电视传媒是羌族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且有效的方式;电视传媒作用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最有效的作品形式是“电影、 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其次是选秀节目和纪录片。 关键词:电视传媒;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5)01⁃0070⁃08     一  前言 的电影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一个 羌族非遗内容丰富,囊括民间习俗、民间文学、 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和传统手工艺,拥有 [1] [2] 重要标识 。 由于大众对非遗的活态性、传承性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所有项目 ,但羌族没 变异性缺乏深刻认识,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少数 有本民族的文字,非遗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和实物来 民族文化特性处于逐步丧失的危险境地,我国少数 记录和传承。 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给羌族非遗的传承 民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但可喜 保护带来巨大灾难:非遗传承人和研究人员伤亡严 的是,一批优秀的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的电视传 重,大量珍贵文物遭损毁。 地震后,采取科学可行的 媒作品进入大众视野,推动着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 方式加强对羌族非遗的保护传承显得尤为迫切。 回 与传承,如《冰山上的来客》、《走进香巴拉》、《金凤 顾近五年关于羌族非遗的研究文献,多数研究者赞 花开》、《长白山下我的家》和《新疆姑娘》等电视剧 同采用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和重视传承人(以“释 作品以及以《花腰新娘》、《山间铃响马帮来》、《芦笙 比”为代表)的活态保护来实现羌族非遗的保护与 恋歌》、《边寨烽火》、《刘三姐》和《阿诗玛》为代表 传承,但多停留在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的讨论、保护和 收稿日期:2014⁃08⁃20 -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四川世界遗产景区安全标识系统优化研究”(LYC13 24)。 作者简介:陶长江(1982—),男,重庆潼南人,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产与旅游; 鲁敏(1990—),女,四川北川人,羌族,四川成都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策划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