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与体会.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学习与体会

物理学习与体会 ——欧阳容百老师口述整理稿 我今年 79 岁,年纪很大了,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年纪越大越希望和别人交 往,特别是与年轻的朋友多接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也许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有 益处。所以,今天应约和你们座谈、交流感到非常高兴,自己也觉得年轻些。可 以随便一些,我讲时,你们也可以插嘴,总之不必拘束。 一、大学生活 大学学习生活回顾 今天见到你们,自然回想起我在南大求学的岁月。我于解放那年即 1949 年 下半年入无锡市第一中学学习,从初三到高中毕业读了 4 年。1952 年全国高校 院系调整后,南京大学成为一所著名的部属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我父亲早年毕业 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当时家又在南京,1953 年我就以第一志愿考入南 大物理系。 我们这一届约有 80 名同学,分做 4 个小班。当时学习苏联,大课一起上,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和数理方法等习题课按小班上。实行所谓六小时 一贯制,上午七点半上课,下午一点一刻下课,一点半吃午饭。期末考试采取口 试制。大学期间特别是一、二年级阶段的学习生活可谓艰苦、紧张、专一。南京 是长江中下游三大火炉之一,夏日气温在 37℃左右,有时高达 40℃多,冬天气 温又常降至零下,最冷达到零下十几度,常可见屋檐下挂着一根根冰柱。由于没 有空调等防暑御寒设备,学习是比较艰苦的,更难以适应的是早饭和午饭之间相 隔六个多小时,最后一节课思想不集中,效果不好。难怪有些同学喜欢坐在靠近 门的座位,甚至一只脚在门外,老师一说下课,立即跑向食堂。话要说回来,伙 食还是不错的,每桌八人站着吃饭,四菜一汤,荤素搭配,且有一年半时间吃饭 不要钱。 那个时候课内学时多,课外作业多,大考时间长,周六要上课,周日也得当 作周七用,往往被称之为礼拜七。认真复习、做数学、物理习题,特别是一些难 题,做物理实验如密立根油滴实验,高真空实验、光谱实验等都得花不少时间, 大家都感到时间不够用。 每年 12 月下旬至次年 1 月上旬半月左右、6 月上旬至 7 月初近一个月的复 习期末考试是重头戏。一般每次考两至四门课,实行口试制,准备时间约 30 分 钟左右,老师提问的面较广,学生必须及时判定怎样回答。我们那个时候包毕业 分配,工作是不成问题,但工作性质、地点、单位有所不同。大家都很看重考试 成绩,非常重视,认真对待考试,即使身体不适甚至患病也不轻易缺考。记得 1954 年 6 月初临近大考时,我的偏头痛发作,也硬撑着坚持考完。 平时“抢占”一个图书馆座位进行晚自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甚至有时在 开放教室里也找不到一个空位,只好回寝室。虽然比较紧张、艰苦,但一般都能 珍惜时间、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学习,以致请假缺课的少,上街逛马路的少,谈 恋爱的少。 1956 年暑期,我和其他几位同学由燕恩光老师带领赴鞍山钢铁公司进行生 产实习,并作学年论文,我的论文题目是金属材料的内应力,由鞍钢中心实验室 一位工程师指导,觉得很有收获,论文成绩得优。出乎意料,回到学校,提前毕 业,留校任教。 回忆老师 担任我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主讲都是相对年长、富有经验的老师。按任 课先后次序,他们是程睿,莫绍揆(高等数学主讲)、王子昌、周衍、施坑、 吴汝麟、魏荣爵、刘朝阳、鲍家善、梁昆淼、程开甲等先生。教学各有特点,而 教学态度认真,对学生要求较严,讲课善于抓住重点和问题的关键,逻辑性较强 则是共同的。他们当时或者以后都成为学术造诣很高的教授,其中老系主任、著 名物理学家,我国声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魏先生,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 学技术的创建人和领路人,2013 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任我系副系主 任程开甲先生均早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鲍家善教授当年教我们电动力学,他讲课深入浅出,风趣生动,一段狭义相 对论讲得使人印象深刻,学习情趣大增。他早年留学美国,1985 年我访问美国 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时还见到走廊上挂了几幅他的照片。据说鲍先生 26 岁任南开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之后调来我系任教,创立了无线电物理专业和 磁学专门化,并任系副主任多年,他是我国著名的专家、教授。 梁昆淼老师先后接替魏荣爵教授和程开甲教授,担任我们数学物理方法(下) 和量子力学(下)课程的主讲。那时他年轻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