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15卷,收字9353個。 按540部首排列。 先列部首,再列屬於此部的其他字,字頭絕大部分是小篆。 每字下先訓釋字義,然後分析字形結構,最後注音。 一字若有其他形體也附於後,稱“重文”。 清代說文四大家: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桂馥《說文解字義疏》 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康熙字典》 清康熙年間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編纂,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官修字典。 收字47035個,分爲214部首。部首按筆劃多少分爲12集,每集分3卷。 先注音,然後釋義。先本義、常用義,後其他義,義項下都引古書爲證,但引文錯誤多。 《漢語大字典》 1986-1990,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 收字56000個左右,沿用《康熙》214部首,刪併爲200部。 注重反映漢字形音義的歷史發展。單字條目下收列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除了注出現代讀音外,還標注中古、上古讀音。 《爾雅》 我國流傳下來最早的一部閱讀古典作品的工具書,詞典的雛形,是古漢語詞彙學、語義學的發端。 爾:昵近、靠近; 雅:雅言、共同語、標準語。 春秋戰國到漢初幾百年間多人先後編寫,遞相附益而成。 現存《爾雅》是東晉郭璞注本,共19篇,收詞4300多: 《釋詁》、《釋言》、《釋訓》 《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 完全爲解釋儒家經典而作,尤其把《詩經》、《尚書》中的詞語作爲解釋的中心對象,乃“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鍵”,本身也是儒家“十三經”之一。 把許多同義詞、近義詞類集起來。 《釋詁》: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釋言》:殷、齊,中也。 《釋訓》:明明、斤斤,察也。 常有“一詞多義”現象。 《釋詁》:靖、惟、漠、圖、詢、度、諮、諏、究、如、慮、謨、猷、肇、基、訪,謀也。 《經籍籑詁》 清阮元主編,成書於清嘉慶三年(1798)。 專門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是古代訓詁資料的索引。 韻母排列法,按平水詩韻106部編排。 《故訓匯纂》 武漢大學古籍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03年出版。 以全面系統地匯集先秦至晚清古籍中故訓資料爲目的的大型語文工具書。 擴展資料輯錄範圍至晚清。 按214部首歸字。 不再專爲經學研究服務,而是爲語言文字學研究服務。 《辭源》 《辭海》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3出版。 十二卷,收詞37萬餘條,部首與《大字典》同。 《字典》偏重收集古今漢字,《詞典》偏重收集古今單音、複音詞語。 《古代漢語詞典》 《王力古漢語字典》 古 代 漢 語 2013.9 課程郵箱 gudai_hanyu@163.com 密碼:gudaihanyu 緒論 第一講 一、什麽是古代漢語 古代 漢民族 所使用的語言。 古代,廣義地說,下限是二十世紀初“五四”時期。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也有三千多年。 古代漢民族,是新石器時代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一支民族,在夏商之際就奠定了基礎。 古代漢語包括口語和書面語,但我們現在能接觸到的,只是它的書面形式。 漢語的古代書面語有兩個系統: 1.以先秦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儒家十三經、諸子百家),以及後代用這種書面語寫成的作品(唐宋八大家、史書、公文、學術著作……),即通常所說的文言。 2.魏晉以後在北方話基礎上形成的古白話(佛教語錄、話本、戲曲、小說……)。 文言和古白話都不是一時一地的語言,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語言資料,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均有巨大差異。 本課程主要學習和研究的,是以上古漢語爲主的文言。這是我國古代文獻資料所使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書面語形式。 主要學習古漢語的四個方面內容: 1.詞彙 2.文字 3.音韻 4.語法 二、古代漢語的特點 1.單音節詞比現代漢語多。 《左傳·隱公元年》“鄭伯克段于鄢”: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雙音節:武公、武姜、莊公、共叔、姜氏、寤生 其餘皆單音節 2.有些詞語的意義和現代漢語不完全相同。 【臭】氣味。 《周易·繫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孟子·盡心下》:“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 【兵】兵器。 《詩經·秦風·無衣》:“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義,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慢】輕忽、怠慢。 《周易·繫辭上》:“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