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全濁聲母清化 三十六字母中,有一套全濁聲母。在宋代之前,聲母的清濁對立是很清楚的: 般,北潘切。潘,普官切。盤,薄官切。 單,都寒切。貪,他含切。談,徒甘切。 知,陟離切。癡,丑之切。池,直離切。 簪,作含切。參,倉含切。殘,昨干切。 相,息良切。詳,似羊切。 征,諸盈切。稱,處陵切。乘,食陵切。 究,居祐切。丘,去鳩切。求,巨鳩切。 灰,呼恢切。回,戶恢切。 到宋代,已有多個方言中的濁聲母開始清化。朱熹《詩集傳》和《楚辭集注》的注音中,清濁互用的情況很常見: 保幫,叶音鮑並 盡從,子精忍反 得端,徒定力反 濁澄,竹知六反 局群,居見亦反 活匣,呼曉酷反 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全清、次清、次濁聲母基本都保留下來,只有全濁聲母一個都不留地全部變成了清聲母。 (平聲) 滂[p‘]龐皮盤平 並[b] (仄聲) 幫[p]棒部步白 (平聲) 透[t‘]堂田徒頭 定[d] (仄聲) 端[t]宕電杜獨 (平聲) 溪[k‘]狂葵/橋強 群[g] (仄聲) 見[k]跪共/件具 十個全濁聲母的清化有一定規律可循: 中古時是平聲的,在普通話中變成送氣清音,而且聲調讀陽平(濁聲母的平聲今讀陽平,清聲母的平聲字今讀陰平)。 中古時是仄聲(上、去、入三聲)的,在普通話中讀成不送氣清音,而且聲調也只剩去聲和陽平兩類: 中古是上聲和去聲的,今天都變成去聲:罷、婢、抱”等在中古都是上聲,今都變成去聲(全濁上聲變去聲);“暴、辦、便”等字在中古時都是去聲,今仍讀去聲; 中古是入聲的,現在讀成陽平(全濁入聲變陽平),如“拔、薄、白”等。 並母: 匍,薄胡切 旁,步光切 病,皮命切 定母: 惰,徒卧切 定,徒徑切 頭,度侯切 群母: 競,渠敬切 強,巨良切 具,其遇切 (平聲) 徹[ ‘]茶陳傳長 澄[ ] (仄聲) 知[ ]柱治濁軸 (平聲) 清[ts‘]慈才/齊全 從[dz] (仄聲) 精[ts]在字/聚漸 澄母: 陳,直珍切 長,直良切 直,除力切 從母: 才,昨哉切 曾,昨棱切 聚,慈庾切 奉[v] 非[f]肥犯附乏 邪[z] 心[s]松随/徐祥/似俗/谢席 匣[?] 曉[x]和寒/嫌匣/祸憾/幸学 規律: 塞音和塞擦音的平聲字變爲發音部位相同的送氣清聲母; 仄聲字變爲發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氣清聲母; 擦音的變化比較簡單,即變爲相同發音部位的清聲母。 古漢語中有的雙聲聯綿詞,現在看來聲母不同,但在古代同爲全濁聲母,是相同的: 磅礴、蓬勃、荼毒 有些字本來有清聲母、濁聲母兩種讀音,而且常常有語法功能的差別,由於濁音清化,讀音就混同了,如“敗”: 薄邁切,並母,自破曰敗 補邁切,幫母,破他曰敗 複、復、覆 “複”爲方六切,非母,“複雜、繁複、重複、複習”。 “復”爲房六切,奉母。“反復、回復、復原、復仇、復活”。 “覆”爲芳福切,敷母字。“答覆、回覆”。 有些多音字,現在看來既有聲調差異,也有聲母差異,但在中古時期,只有聲調差異,聲母是一樣的。 藏: 徂浪切,從母,去聲,zàng 昨郎切,從母,平聲,cáng 騎: 奇寄切,群母,去聲,jì 渠羈切,群母,平聲,qí 從: 疾用切,從母,去聲,zònɡ 疾容切,從母,平聲,cónɡ * * 第九講 音韻學(二)聲母 一、關於聲母的概念 傳統音韻學術語中,聲母簡稱爲“聲”,又叫“紐、聲紐、字母”等。 早期沒有聲母概念,同一個聲母可以用很多反切上字來表示,人們並沒有明確意識到它們屬於一類。 直到唐代末年,才有人參照梵文給漢語創製了表示聲母的字母。即從眾多聲母相同的漢字中選取一個來作這個聲母的代表。 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字母記錄,是唐末一位名叫守溫的和尚寫的,他所記錄的字母共有三十個,始見於敦煌發現的唐代寫卷《守溫韻學殘卷》(現藏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到了宋代,又有人將守溫三十字母增補爲三十六個,就是傳統音韻學所謂“三十六字母”,大致代表了唐宋間漢語的聲母系統。 1.五音、七音、九音 依據聲母的發音部位分類。 五音,就是把三十六字母分爲唇、舌、齒、牙、喉五類。 七音,就是把三十六字母分爲七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