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4节
第2工位的翻边凸模工作部位尺寸,如图8-33所示。导正销的直边部位,高度为1.2mm。图中凸模圆锥角70o是由零件图的尺寸计算得出的。圆角尺寸R=2mm是翻边工艺的需要。此处若设计为尖角,将使材料难以流动,并导致板料发生撕裂;圆角若选值过大,会给下一步的整形增加难度。 4.模具结构设计和主要零、部件设计 图 8-33 翻边 凸模与凹模 凹模的侧壁设计为直边,如果凹模设计为与凸模相配合的形状,在下止点使凸、凹模相接触而起到校正的作用,凸、凹模之间的距离要相当精确。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四节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实例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重点: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要点。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要点。 难点: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程序。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一、嵌入式插销冲压模具设计 二、翻边、冲孔、落料级进模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图8—22所示零件图为嵌入式插销,其外形尺寸精度要求—般为ITl2级,工件上尺寸为29mm的部位是用来限制插销移动位置,两个Φ5mm的孔需要与其它零件上的尺寸相配合,故要求保证它们的位置精度。其材料为不锈钢1Crl3,具备很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其板材厚度为1.4mm。 图8—22 零件图 一、嵌入式插销冲压模具设计 4)两弯曲部分的弯曲系数较小,角度回弹值在2o—3o之间,Z形弯曲可通过采用校正弯曲方式来减小回弹值。 1.零件工艺性分析及工艺方案确定 (1)零件工艺性分析 1)制件中Φ5mm孔与边缘的距离为3.5mm,符合冲裁件的要求; 2)制件中三处圆角半径分别为Rlmm、R2mm(图8—22),均大于弯曲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3)弯曲部分的弯曲边长度均符合要求;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3)选用级进模,其模具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而且生产效率较高,制件质量稳定。 1.零件工艺性分析及工艺方案确定 (2)工艺方案确定 完成此制件需要冲孔、落料、切舌、弯曲等工序成形。 1)若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效率低,制件精度无法保证; 2)复合模虽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模具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方案—:如图8—23所示,第—步冲孔落料复合,冲出两个Φ5mm的孔及上轮廓,第二步切舌,第三步Z形弯曲,第四步L形弯曲,第五步冲出下轮廓。这样提高了冲件的位置精度和生产效 图8—23 方案— 针对制件的形状特点,制定出如下三种冲压工艺方案: 率,但第—步的模具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方案二:如图8—24所示,第—步冲部分外形,第二步冲孔,第三步切舌,第四步Z形弯曲,第五步L形弯曲,第六步冲连接带;这样模具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没有第—方案中第—步所用复合模存在的最小壁厚问题,因而模具强度较高,寿命长;另外工序间可自动送料,工人操作安全。但是级进模精度差,而且由于 图8—24 方案二 本制件结构是不对称的,弯曲部分离中心较近,余留的连接带可能较短,造成送料困难。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方案三:如图8—25所示,第—步冲孔,第二步切舌,第三步切槽,第四步空位,第五步Z形弯曲,第六步L形弯曲,第七步使用裁搭边凸模冲出下轮廓。此方案具备方案二的所有优点,也存在制件位置精度低的缺点.它是以制件的—半来作为连接部分,先将需要弯曲部分的轮廓冲出,很好地解决了连接带较 图8—25 方案三 以上三个方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制件采用方案三最为适宜。 窄,送料困难的问题。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2 排样设计 根据图8—22计算出毛坯总长度L=85.87mm(如图8—26所示)。 图8—26 零件展开图 板材规格选用:850mm ×1800mm ×1—4mm冷轧钢板,为提高材料利用率(可达到68.6%)采用直排方式,裁板方式为横裁,这样使得弯曲线与板材纤维方向垂直,可减小弯曲系数。排样图如图8—27所示。 图8—27 排样图 3.? 级进模结构设计 图8—28 插销级进模结构图 1—下模座 2—凹模 3—卸料板 4—凸摸固定板 5—垫板 6—上模座 7—裁搭边凸模8—弯曲凸模 9—模柄 10—弯曲凸模 11—裁搭边凸模 12—顶杆 13—村套 14—中孔凸模 15—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16—浮顶器 17—套筒式浮顶嚣 18—圆柱螺旋压缩弹簧19—螺塞 20—导料板 21—导料板 第七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1) 该模具采用对角导柱模架,上下模座采用HT200。选用压入式模柄,与上模座为过渡配合H7/m6,并使用止转销防止转动,材料为Q235钢,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