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原文出处】福建体育科技
【原刊地名】福州
【原刊期号】200206
【原刊页号】4~6
【分 类 号】G8
【分 类 名】体育
【复印期号】200303
【 标 题】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 作 者】王丽娟/周波
【作者简介】王丽娟 上海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0433;周波 珠海市平沙一中,广东 珠海
【内容提要】本文将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一阶段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论述,展示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所取得的进步,并就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不断地改造与完善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提出一些看法。
【摘 要 题】体育研究
【英文摘要】Since the opening and reforming period,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sports has made a great change in our country.The thesis summarizes the system from content features to trend of these four phrases (since the opening policy was divided into four phrases in this thesis),and show the progress we have get in the system.Along with the opening and reforming,the system will still continue to be reformed and improved.
【关 键 词】改革/体育/管理体制
  Reform/Sports/Managerial System
【 正 文】
  文章编号:1004-8790(2002)06-0004-0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体育的巨大转变也有目共睹。从集中型的举国体制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体制,从国家化到社会化,我国的体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脱胎换骨的革新。这种改变不是在原有体制上修补,而是一场彻底、根本的变革,这期间有高潮也有低谷,有改革取得的成功也遇到过不少挫折,改革后的体制有其进步的一面,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根据中国改革的发展路线,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来看看我国体育体制的整个改革历程。
    1 我国体育体制发展的历程
  1.1 1978-1980年三年调整,形成举国体制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一度瘫痪,濒临崩溃,在这百废待兴之际,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了中国新时期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于是全国上下各级体委重新建立起来,中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等体育行政机关开始重新运作。1978年下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拨乱反正,清除了“四人帮”在体育事业的流毒和影响。1979年2月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并确定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方针政策,初步形成了奥运战略。1980年的全国体工会议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战略,更加确定了以竞技体育为工作的中心。这三年的调整,三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举国体制正确正式形成。
  举国体制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经济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与我国的国情基本相符,它集中了国家很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最大限度地发展体育事业,使得在文革时期被严重破坏的体育工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作,并为80年代的体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期间,国家体委制订的奥运战略推进了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制订了一系列有关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法规政策,1979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但总体来说,由于国家“侧重抓提高”方针的引导,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明显滞后于竞技体育,从而形成了竞技体育一头热的局面。
  1.2 1981-1984年,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准备阶段
  经过三年的调整,中国的体育事业已基本步入正轨,在举国体制的前提下开始对体育体制各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革试点,1981年,开始进行以提高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和行业体协的地位及作用为内容的改革试点,1983年,开始对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进行多方面改革,1984年开始对体育科研体制进行改革。这一切为1986年的体育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同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