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游”的阐释.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游”的阐释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游”的阐释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游的阐释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领域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它既具备哲学上的积蕴,又有文学艺术实践上的支持。游作为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体现了古典美学的多义性和朦胧性。因此,对游进行美学角度的理论求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美学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审美倾向。游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范畴,体现了中国的美学精神,即通过游的审美体验,摒弃一切内在束缚,从而心空妙明,达于事事无碍的人生与审美的最高境界。   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游的提出   游的本字是方人。《说文解字》曰:方人,旌旗之游,方人蹇之兒。从屮,曲而下垂,方人相出入也。又释游曰:古文字方人象形及象旌旗之游。[1]可见,游的本意是旗子的下垂装饰物。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游,旌旗之流也周礼省做游,引申为凡垂流之称,如牟师论冕牟之游是,又引申为出游、嬉游,俗作游。[2]正如徐复观先生所说:旌旗所垂之旒,随风飘荡而无所系缚,故引申为游戏之游。[3]在我国早期典籍里,也可以找到一些佐证。《广雅训诂三》曰:游,戏也。《吕览观直》:在人之游。注:游,乐也。《书王子歌》:乃盘游无度传,其中游指游逸。等等。早期的游与嬉、乐等意义有关,具有自由自在的含义。   优游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大雅》、《小雅》多正面写优游之乐。《小雅采菽》中有:优哉游哉,亦是戾矣。《大雅卷阿》:自卷自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关于优游一词的解释,黄焯曰:从容而自得。[4]朱熹《诗经集传》曰:伴奂优游,闲暇之意。[5]优游一词指从容不迫,自由快乐地游玩。与优游相关,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屡次出现。如《小雅白驹》中用其人如玉形容一位高士,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并说此人所谓伊人,于焉逍遥,慎尔优游,勉尔遁思,毋金玉尔音,而有瑕心,这种遁思瑕心便源于优游的态度。故朱熹说:岂可过于优游,决于遁思,而终不我顾哉?盖爱之切而不知好爵之不足縻,留之苦而不恤其志之不得遂也。这位高士慎尔优游,勉尔遁思,其超越世俗之瑕心,是有意慎勉为之的一种人生价值选择。   《国风》中,游更多地与忧思联系,表达以游销忧的思想。如《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卫风竹竿》中有: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游在此,不再是一种闲暇优游的嬉乐,而成了一种对人生思考的态度,通过游达到无忧的人生境界。   二、游的美学内涵   真正使游具有哲学本体意义,把游提升为一种内在生命的体验方式,并构成独立的美学范畴的还是庄子。   游在《庄子》中频繁出现,据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的统计,共有96次之多。首先,庄子并不拒绝尘世之游,他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但他关注的游不是一般的尘世之游,而是内心世界达至无限的逍遥。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心有天游(《庄子外物》)、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庄子骈拇》)、游心乎德之和(《庄子德充符》)、游心于无穷(《庄子则阳》)等,游心一词充分说明了这种自由是心的自由,精神的自由解放被庄子在《逍遥游》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显然,游是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游只能在人的精神天地、心灵世界中展开,自由只能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中实现。   屈原的《远游》也是心游,因为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经过天庭的一番神游,净化了心灵,洗涤了灵魂,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出而为邻。在这里,远游更强调精神的超越,带有一种强烈的人生境界的意味。经过此番远游,心灵达到了清静无为的生命超越状态。   晋代的《列子》也推崇这种游心于内的至游境界。列子好游。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曰:游之乐,所玩无故。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观其所变。游乎游乎,未有能辨其游者。壶丘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欤,而曰固与人异欤。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于是列子终身不出,自以为不知游。壶丘子曰:游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观。物物皆游也,物物皆观矣,是我之所谓游,我之所谓观也。故曰:游其至矣乎,游其至矣乎。那种只知欣赏外在事物的变化,不知道观察自身的游是不完美的游,只有立足于自身,才是游之至也。   游被中国知识分子引入内心世界,游的主体指人的心灵,游成了生命的体验,这种内省的活动具有超越感,于是就和审美密切联系起来。游的精神契合知识分子寻求精神的超越和自由的愿望,邦无道,则可卷而怀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