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礼俗
国学.礼俗
国学.礼俗
第十一讲 礼 俗(四)
主讲:李 霞(副教授)
古时丧葬习俗
我国古时丧葬的风俗繁琐而讲究。通常,人之将死称作属纩(《礼记丧大记》)。属,放置的意思;纩,指新絮。新絮很轻,据说,古人会把新絮放在临终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人初死后,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称为复,意即召唤死者的灵魂回复到身体。复而不醒,再办理丧事。人死后,一般要沐浴,这个风俗一直持续到后世。人死后要入敛(殓),敛分小敛、大敛。小敛是给尸体裹上衣衾,身份越贵,衣衾越多,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敛时死人口中须含饭。入殓后,还要停丧待葬,称为殡。出葬时,贵族还有很多规矩、排场,如送葬时执绋着白衣。绋,为拉柩车的绳子,执绋的原意为亲友们协助拉车。后来出殡时,在送殡队伍的两旁拉两根带子,即是执绋的遗制。挽柩的人还要唱挽歌,今天可见的古乐府和曲中的《薤露》、《蒿里》都是挽歌,后世的挽联就是从挽歌演变来的。下葬也有很多讲究,从中又可见贵族和庶民的明显差异。在殷商时代,奴隶主有人殉的制度,后来因人力可贵,以俑来代替。俑是人偶,有木俑、土俑,虽然活人不再殉葬,但孔子还是反对用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因为俑还属人形。
到了战国时期,统治者的殉葬品又包括了生前使用的车马。其他的随葬品各式各样,青铜制的饮食器、兵器、乐器,用玉制、骨制的装饰品以及专为随葬而作的明器(伴葬的器物)等。越是贵族,随葬品就越多越精美。汉代时,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被仿制成陶土模型随葬,明器的象征性愈发明显了。下葬离不开棺木,这里的贵庶之别也显而易见:贵族统治阶级的墓里大多有梆(椁),椁是外棺(起保护棺材的作用),椁之隆重有的竟有三四重之多。椁不是一般人能用的,对于更多平民来说,下葬十分简朴,往往选择槁葬(草草安葬)。如果遇着饥荒的年景,饿死以填沟壑也就很平常了。
古代的宫室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区别来说,宫是总名,指整栋房子,外有围墙,室为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上古时期,宫为一般的住宅,没有贵贱之分。秦汉以后,只有王者的居所才能称宫。
在建筑上,古代宫室一般朝南,主建筑物的内部格局为堂、室、房。前部分是堂,不住人,通常是行礼的地方,堂后是室,用来居住。室的东西两侧为东、西房。整栋房子建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常说升堂。上古堂前没有门,堂上东西有两根楹柱。堂东西两壁的墙叫序,堂内靠近序的地方称为东序、西序。堂上的座位以室的户牖之间朝南的方向为尊,室内的座位则以朝东的方向为尊。
在统治者的宫室中必有台榭观阙等华美的建筑。台,高而平,便于瞭望。榭,是台上的木构建筑,只有楹柱没有墙壁。观,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侧的高建筑物。两观间有一个豁口,因此叫阙(阙,又同缺)。
在具体修建上,无论是材料还是运作工艺都体现了由俭入奢的过程。在殷代遗址中,至今还没有发现瓦。屋顶覆盖的大概是茅草。有学者认为,在周初时,瓦已经出现,由于十分贵重,因此大多数的房子仍为茅草屋。瓦屋不是普通群众居住的。砖的发明比瓦要晚些。战国遗址发现过空心砖,那是用于墓中的。
古人筑墙很早就会运用版筑技术。版筑,是说筑土墙时用两块木版相夹,版中间的宽度即是墙的厚度。版外以木柱支撑,两版夹隙装满泥土,用杵捣紧,筑毕拆除木柱木版,就成了一座墙。在宫室兴建中,还有另一个重要构件斗拱需提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除了承重,还起装饰的作用。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