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合金化SiBCNAl粉末及陶瓷的组织结构与抗氧化性.pdf

机械合金化SiBCNAl粉末及陶瓷的组织结构与抗氧化性.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机械合金化SiBCNAl粉末及陶瓷的组织结构与抗氧化性论文

Classified Index: TB321 U.D.C: 620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HE MECHANICALLY ALLOYED Si-B-C-N-Al POWDERS AND CERAMICS Candidate : Ye Dan Supervisor : Prof. Jia Decha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 Docto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 : Materials Science Affiliation :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 : March, 2012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 要 摘 要 本文分别以铝粉和氮化铝粉为铝源,通过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出了 Si-B-C-N-Al 粉末, 系统研究了铝源种类及铝含量对粉末的微观组织结构、价键 类型、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成 功制备出了 Si-B-C-N-Al 块体陶瓷材料,分析了烧结工艺、铝源种类及铝含量 对陶瓷的物相、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铝源种类 及氧化温度对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其高温抗氧化机理。 研究表明,以立方硅粉(c-Si) 、六方氮化硼粉(h-BN) 、石墨粉(C)和金属铝粉 (Al)为原料制备的A3粉末,其粉末颗粒经高能球磨后完全实现了非晶化;而以 氮化铝粉(AlN)为铝源制备的AN3粉末中,除了含有极少量的AlN纳米晶外,绝 大部分的粉末粒子呈非晶态。价键分析显示:各种原料粉末在球磨过程中发生 了相互反应,生成了Si-C、B-C-N 、C-C 、B-N和Al-N等化学键。所不同的是, A3粉末中还含有Al-O-N键,而AN3粉末不含具有氧的化学键;同时核磁共振结 果表明,AN3粉末中的Al原子有着较A3粉末中的Al 原子更为简单的结构环境。 AN3粉末的抗氧化性优于A3粉末;而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粉末的活化能减小, 抗氧化性降低;在氩气中,各种粉末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 采用不同烧结工艺制备了四种陶瓷,研究发现,烧结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 增大,对陶瓷的物相组成影响不大,四种陶瓷中主要含有3C-SiC 、BCN 、AlN 和AlON相。但烧结温度和压力对材料的致密化有显著影响,其中1900°C、50MPa 下烧结的陶瓷密度最高,最致密。 铝含量和铝源种类对陶瓷的物相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铝含量较低的陶 瓷中出现了4H-SiC相,而采用氮化铝粉为铝源制备的陶瓷中则不含有AlON相。 两种不同铝源制备的陶瓷,其微观组织结构相似,均表现为组织均匀、晶粒细 小,其中BCN相呈层片状,3C-SiC相中含有较多平直的层错,并且SiC、AlN和 BCN 晶粒内部均存在原子排列的混乱区。在1300°C时,三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值在4.8~5.1×10-6/°C之间。 在1200、1300和1400°C氧化时,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两种不同铝源制备 的陶瓷其质量变化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即先失重,然后迅速增重,最后质 量变化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在1200、1300和1400°C氧化80h后,两种陶瓷的氧化 表面所含物相相同,氧化产物主要有SiO 、莫来石和C ,其中C和莫来石的衍射 2 峰强度随氧化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而SiO2 则由12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