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鸡马立克氏病MD-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 鸡马立克氏病MD 马立克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 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 本病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在病原学上与鸡的其他淋巴肿瘤病不同。 MD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其危害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而增大。 2、病原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 MDV分三个血清型: 1型为致瘤的MDV; 2型为不致瘤的MDV; 3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毒株。 MDV的复制为典型的细胞结合病毒复制方式。MDV感染后,在体内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3种形式。 第一种是生产性感染,主要在非淋巴细胞,病毒DNA复制,抗原合成,产生病毒颗粒。 第二种是潜伏感染,主要发生于T细胞。 第三种是转化性感染,是MD淋巴瘤中大多数转化细胞的特征。转化性感染仅见于T细胞,且只有强毒的1型MDV能引起。 抵抗力 MDV对理化因素作用的抵抗力不强 对热、酸、有机溶剂及消毒药抵抗力是弱的。 5%福尔马林、3%来苏儿、2%火碱甲醛蒸汽薰蒸等均可杀死病毒。 2、流行病学 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动物自然感染没有实际意义。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染MDV,但对发生MD(肿瘤)的抵抗力差异很大。 感染时鸡的年龄对发病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出雏和育雏室的早期感染可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年龄大的鸡发生感染,病毒可在体内复制,并随脱落的羽囊皮屑排出体外,但大多不发病。 母鸡比公鸡对MD更易感。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气源传播。 在羽囊上皮细胞中复制的病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鸡舍内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毒排毒,故在一般条件下MDV在鸡群中广泛传播,于性成熟时几乎全部感染。 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 3、症状 本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较长,受病毒的毒力、剂量、感染途径和鸡的遗传品系、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可以存在很大差异。 种鸡和产蛋鸡常在16~20周龄出现临诊症状,迟可至24~30周龄或60周龄以上。 特征性症状是一个或多个肢体非对称的进行性不全麻痹,随后发展为完全麻痹。 因侵害的神经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症状。 导致头下垂或头颈歪斜。迷走神经受害可引起嗉囊扩张或喘息。 步态不稳是最早看到的症状,后完全麻痹,不能行走. 神经型: 蹲伏地上,或成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姿势, 这是坐骨神经受侵害的结果。翅受累以下垂为特征。 内脏型; 眼型和皮肤型:有些病鸡虹膜受害,导致失明。 一侧或两侧虹膜正常视力消失,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 瞳孔开始时边缘变得不齐,后期则仅为一针尖大小孔。 5、病变 最恒定的病变部位是外周神经,以腹腔神经丛、前肠系膜神经丛、臂神经丛、坐骨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最常见。 受害神经横纹消失,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时呈水肿样外观。病变常为单侧性,将两侧神经对比有助于诊断。 内脏器官最常被侵害的是卵巢,其次为肾、脾、肝、心、肺、胰、肠系膜、腺胃和肠道。肌肉和皮肤也可受害。 在上述器官和组织中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块,灰白色,质地坚硬而致密,有时肿瘤呈弥漫性,使整个器官变得很大。除法氏囊外内脏的眼观变化很难与禽白血病等其他肿瘤病的相区别。 法氏囊通常萎缩,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弥漫性增厚的肿瘤变化,由肿瘤细胞的滤泡间浸润所致。 皮肤病变常与羽囊有关,但不限于羽囊,病变可融合成片,呈清晰的带白色结节,在拔毛后的胴体尤为明显。 6、诊断 MDV是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在商业鸡群中几乎是无所不在,但在感染鸡中仅有一小部分发生MD。此外,接种疫苗的鸡虽能得到保护不发生MD,但仍能感染MDV强毒。因此,是否感染MDV不能作为诊断MD的标准,必须根据疾病特异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学和肿瘤标记作出诊断。 MD的特征 MD一般发生于1月龄以上的鸡,2~7月龄为发病高峰时间; 病鸡常有典型的肢体麻痹症状,出现外周神经受害,法氏囊萎缩,内脏肿瘤等病理变化。 这些都是MD的特征,一般不会造成误诊。 防制 疫苗接种是防制本病的关键, 以防止出雏室和育雏室早期感染为中心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提高免疫效果和减少损失亦起重要作用。 早期感染可能是引起免疫鸡群超量死亡最重要原因,因为疫苗接种后需7天才能产生坚强免疫力,而在这段时间内在出雏室和育雏室都有可能发生感染。 免疫 雏鸡 1日龄,颈皮下1—2羽份\只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