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 ——科学材料的选择、设计与使用 孙辉刚 周友富 材料引起活动,活动产生思维。 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会运用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经历认识过程,形成科学概念,同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更好地投入到科学课的学习之中。 在此,我们借助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如何选择材料、如何使用材料等问题,一起来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 有结构的材料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组合,既要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保证学生有能力、有兴趣通过材料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二、材料的设计与选择 1、材料的设计指向概念的方向 【案例1】 《磁铁》一课的材料设计 选择磁铁、铁块、镍块、铜块、铝块组合到一起,学生在操作这组材料时发现:磁铁和铁、镍能发生相互作用,而与铜、铝却不能发生作用,这便是磁铁的特性。学生通过摆弄这些实验材料,形成了磁铁的概念。 【案例2】 《电和磁》一课的材料设计 准备的材料主要有电池、电线、小磁针、铁钉、大头针。在准备时应精心挑选器材,比如导线,不能太粗、太硬,如果太粗、太硬,不利于学生在铁钉上缠绕,且容易短路。导线缠在铁钉上还不能松散、脱落。铁钉不能太小,要大的,有利于缠绕导线。铁钉还要在火上烧红粹火,这样在断电后磁性马上消失,使学生更能直观地观察到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案例3】 《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材料组合 层次一: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有铜、铁、铝、干木头、玻璃、石头、塑料、铅笔芯等。学生借助简单电路可以发现,有的材料导电,有的材料不导电,分别叫它导体和绝缘体(这个过程是归纳)。 层次二: 出示塑料外壳的圈笔刀,问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运用上面的研究方法,发现圈笔刀一部分是导体,一部分是绝缘体,这时学生发现不能简单地回答圈笔刀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只能分开表述;学生会发现要准确地描述导体和绝缘体,就应该从材料的特性来描述(在演绎的过程中学习抽象,获得了新的认识)。 层次三: 提问“人体、水、大地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这个问题很重要,它涉及安全用电的问题。用简单电路来检测,又不能发现它的导电性,如果在第一层次就出现这些材料,学生一定会给它们归纳到“不能导电的物体”一类。人的思维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当学生一旦形成了错误的概念,我们就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纠正。 科学课就是帮助学生从生活概念走向科学概念,正确地认识世界。在认识提升的过程中新知会与旧知产生激烈地冲突,只有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才能产生新的认识。 【案例4】《鸟》一课的材料设计 《鸟》一课教学时,教师出示了鹦鹉、鸽子、麻雀、蝙蝠、公鸡、蜻蜓、蝴蝶等部分实物和标本,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判断哪些是鸟哪些不是鸟。在这组材料中,蝙蝠似鸟非鸟、公鸡是鸟但常以“家禽”类出现,这样的材料,就引起了学生生活经验中的“鸟”和科学概念中的“鸟”的思维冲突。这一冲突正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 2、材料的数量保证操作的需要 【案例】 《磁铁磁性的强弱比较》材料的选择 教师A预设了三种方案: 方案1: 在磁铁的不同地方挂回形针,比一比哪个地方挂的多。 方案2: 用磁铁的不同地方慢慢地靠近一个铁钉,比较磁铁把铁钉吸过来的距离远近。 方案3:用一个小钢珠慢慢靠近磁铁,看它往哪边跑。 事实上,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好玩越好。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学校条件、当地环境资源等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准备探究材料,让材料与科学问题、探究结论紧密联系,具有典型性,要做到“少而精”,切忌“多而滥”,防止因材料而引起学生过多地关注无关的现象,真正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3、材料的选择保证探究的质量 【案例1】 《毛细现象》一课的材料选择 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了一份固定在支架上的餐巾纸,浸入红水中后,观察到水沿纸上升的现象。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材料:粉笔、铁棒、玻璃片、棉布条、水彩笔芯、硬纸片等材料,并提出了探究的目标:水还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呢? 【案例2】 《舞台灯光》一课的材料选择 “光”是小学科学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课堂中很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鄂教版四年级《舞台灯光》一课中,用了两个传统实验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一是让手电筒的光沿着黑板面照射出去,在黑板上画出光射出去的路线…… 二是通过两块纸板上的小孔看到蜡烛火焰,再将另一块带小孔的纸板在两块纸板间调整,通过三个小孔看到蜡烛火焰为止。仔细观察三块纸板和蜡烛的位置,这说明什么问题? 一位教师自制了“光的传播演示箱”,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