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气雾剂-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y Ding PT 肺部吸收迅速的原因: 1.肺部吸收面积巨大。肺由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组成。肺泡囊的总表面积可达70~100m2。 2.肺泡囊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所构成,这些细胞紧靠着致密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总表面积约为90m2,且血流量大),细胞壁或毛细血管壁的厚度只有0.5~1μm,药物到达肺泡囊即可迅速吸收显效。 by Ding PT (二)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 1.? 呼吸的气流 2.? 微粒的大小 3.? 药物的性质 by Ding PT 1.? 呼吸的气流、呼吸量和呼吸频率 正常人呼吸约有200cm3气体存在于咽、气管及支气管之间,当呼气时可被呼出,并未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这些部位称为“死腔”。在“死腔”内的气流常呈湍流状态,吸入气雾剂和肺中的贮气可在“死腔”混合,促使较大粒子沉积。当空气进入支气管以下部位时,则多呈层流状态,气流速度逐渐减慢,易使气体中所含药物细粒沉积。 粒子的沉积量与呼吸量呈正比 粒子的沉积量与呼吸频率呈反比 by Ding PT 2.? 微粒的大小 较粗的微粒大部分落在上呼吸道粘膜上,因而吸收慢, 如果微粒太细,则进入肺泡囊后大部分由呼气排出,而在肺部的沉积率也很低。通常吸入气雾剂的微粒大小以在0.5~5μm范围内最适宜。 《中国药典》二部附录规定吸入气雾剂的雾粒或药物微粒的细度应控制在10μm以下,大多数应小于 5μm。 by Ding PT 3.? 药物的性质 吸入的药物最好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成为异物,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分子量 小分子化合物易通过肺泡囊表面细胞壁的小孔,因而吸收快,而分子量大的糖、酶、高分子化合物等,肺泡囊难于吸收。 脂溶性 药物经脂质双分子膜扩散吸收,少部分由小孔吸收,故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吸收速度也快。 吸湿性 若药物吸湿性大,微粒通过湿度很高的呼吸道时会聚集增大,妨碍药物吸收。 by Ding PT 四、延长药物在肺部滞留时间 的制剂学方法(了) (一)脂质体 (二)微球 (三)复合物 by Ding PT (一)脂质体 将药物包裹成脂质体后肺部给药,不仅能有效减少药物对呼吸道和肺部的刺激性和毒性,增加药物疗效,并可使药物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缓控释放。 by Ding PT (二)微球 微球是指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 by Ding PT (三)复合物 将药物与高分子结合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常用的高分子有PEG,聚谷酰胺等,但毒性试验表明,长期吸入高分子材料会在肺部蓄积产生毒副作用,分子量越大,毒性越大。 目前正在研究的透明质酸与海藻酸,与呼吸道粘液中所含的高分子材料相似,毒性也小。 by Ding PT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 气雾剂是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的。 抛射剂与药物一同封装在耐压容器中,器内产生压力(抛射剂气化),若打开阀门,则药物、抛射剂一起喷出而形成雾滴。离开喷嘴后抛射剂和药物的雾滴进一步气化,雾滴变得更细。 雾滴的大小决定于抛射剂的类型、用量、阀门和揿钮的类型,以及药液的粘度等。 by Ding PT 气雾剂的组成 一、抛射剂 二、药物与附加剂 三、耐压容器 四、阀门系统 by Ding PT 一、抛射剂 抛射剂(Propellents)是喷射药液的动力,有时兼有药物溶剂的作用。抛射剂多为液化气体,在常压下沸点低于室温。 在阀门开启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容器内的药液以雾状喷出达到用药部位。 抛射剂的喷射能力的大小直接受其种类和用量的影响。 by Ding PT 抛射剂的要求 ①在常温下的蒸气压大于大气压; ②无毒、无致敏反应和刺激性; ③惰性,不与药物等发生反应; ④不易燃、不易爆炸; ⑤无色、无臭、无味; ⑥价廉易得。 by Ding PT (一)分类 1、氟氯烷烃类 (F11,F12,F114) (按照我国签署加入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除必要用途可以申请豁免外,2010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氟氯化碳类物质的生产和消费。) 2、碳氢化合物 (丙烷、正丁烷、异丁烷) 3、压缩气体类 (CO2、CO、N2) by Ding PT 新的氟代烷烃类抛射剂 四氟乙烷(HFA 134a) 七氟丙烷(HFA 227) 二甲醚(DME) by Ding PT (二) 抛射剂的用量 气雾剂的喷射能力强弱取决于抛射剂的用量及自身蒸气压。抛射剂用量大,蒸气压高。 采用混合抛射剂,并通过调整用量和蒸气压来达到调整喷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