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复习参考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师提示: 单选题10个,简答题3个,读诗分析题2个 鲁迅、周作人、五四小诗会出选择题 胡适(1891-1962)的诗体解放观点:在传统诗已经得不到更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梅光迪谈到了“诗国革命”的问题,黄遵宪提出“我手写吾口”,梁启超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正宗”,而擅长白话写作的胡适则主张“白话入诗”,开启了中国的诗界革命,引领着传统诗走向现代白话诗。当时的诗界革命就是以旧风格容纳新意境。 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文学改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话”,“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今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至此,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序幕。 胡适力致以新诗说理,其诗歌《上山》就是典型的说理诗,该诗以乐观主义入诗。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产生韵律美而增加了“衬字“,如“一丝丝的雨儿,一阵阵的风”中“儿”字就是衬字。胡适开创了“说理诗“流派。 胡适新诗的特点:一是说理诗,他的说理诗有着浓郁的启蒙心态;二是属于他特有的胡适之体,他的诗中出现了前人未有的“了”。 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8首白话新诗,并于1920年出版了他的白话新诗集《尝试集》。这是第一部现代新诗的个人新诗创集,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新诗集。 现代新诗的特点:散文化,哲理性。 相关诗歌赏析: 中秋 小星躲尽大星少, 果然今夜清光多。 夜半月从江上过, 一江江水变银河。 也想不相思, 可免相思苦。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鸽子》 (节选)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文豹,号尚武,笔名郭沫若,郭鼎唐,生于四川乐山县。 郭沫若在留学期间接触到了海涅和歌德等人的诗作,他的个性也让他对美国作家惠特曼的作品情有独钟,此时恰逢国内新文学运动兴起,他把个人的情感、时代的馈赠、先天的禀赋和自己的文学积累融聚到一起,在白话新诗创作上显示出了别人一时无法企及的创造才能,真正的发现了白话诗意。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歌集,第一部个人现代诗集,初版于1921年8月,由上海东泰书局印刷。共收诗剧三篇,诗(含诗序)五十四首,分三辑: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三部诗剧;第二辑包括《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三个泛神论者》、《地球,我的母亲!》等三十首;第三辑包括《新生》等二十三首。 郭沫若受宗白华部分影响,其诗歌有浓重的泛神论色彩。 郭沫若诗歌中的“我”的特点:1,从表达方式上来说,郭沫若诗歌中的“我”,既是抒情的主人公,又是创造的主,要创造新的世界。如《天狗》中的“我是一条天狗……”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抒情的主体,但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创造和破坏能动性。2,从诗歌内容上来说,诗里笔下都隐藏了意向。如“烟囱中冒出的浓烟”其实就是指现代文明之花。 朱自清评论郭沫若笔下的“我”:一是指20世纪的动的反抗的精神(诗中有诗人的躁动,“我”到底是什么诗人也不确定,重要的是追求“我”的躁动。二是泛神论。 郭沫若诗歌的形式:诗歌中强烈的情感通过有力量的单调表现出来,如:呀、啊、哦……不过这些衬词之多,也表现出诗歌艺术发表不成熟。 郭沫若的诗歌又被称为是裸体诗,这种裸体也表现的是一种情绪。他在《论节奏》中提出,诗可以脱离音乐而存在,节奏才是诗歌内在的东西。情绪随时间变化的变化就是节奏,他称这就是诗歌内在的东西。 郭沫若的创作方式:情感来时一气呵成,比较粗糙。他提出,诗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伊沙评郭沫若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研究文学性,提出“什么是文学”,什克洛夫斯基的回答是“使石头成为石头”(使石头具有石头的质感)。 相关诗歌赏析:《凤凰涅槃》,《天狗》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原名闻家骅,号友三。1922年留学美国,学习绘画,研修文学,从事新诗创作和评论。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具有浓厚唯美色彩的《红烛》和归国后创作的《死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初期两本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诗集。 闻一多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中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关于新诗“格律”问题的探讨。在《诗的格律》一文中闻一多认为,诗歌格律“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音尺“概念的提出,对应的是中国现代语言环境的改变。中国古汉语单音节词居多,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词与词的搭配往往体现为字与字的关系,每一个词有一个独立的声音,这样一来,诗可以用“言”(

文档评论(0)

5f2e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