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其三昧焉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得其三昧焉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

不得其三昧焉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 笔法三昧: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个基本要素。大体说来,笔法是书写的技巧,笔势是笔画、字形、章法的态势,笔意则是作品的精神、风韵、品位。再具体点说: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掌握科学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墨法等技巧。笔势,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划及点划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笔意,要求在书写中表现出自然的情趣、文雅的气度和高尚的人品。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是书之本旨。唐张怀瓘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裹束”,说的是得第一、第二之约束而‘结字’,非说笔意)。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元赵孟頫曰:“书法以用笔为而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皆言书之技法,其中“结字”与笔势、笔法又关系密切。惟独气韵,当於书外求之。也表示了,初学为书者若连何为笔法、何为笔势尚且不知,更不用说其得“笔意”了。 不得其三昧焉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 常见一些学书法者很勤奋,只是学了一些入门的知识,一般都是从临帖开始,学些执笔以及笔画的落笔、运笔、收笔等浅显的知识,却没有触及深层的理论,更没有把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知识系统化,虽然很勤奋,学习很长时间却长进不大。若问及什么是书法、书法的要素等具体问题时,却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 不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就没有方向性,等于无的放矢,造成无头苍蝇乱碰式的学习。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得其三昧焉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 今把我在教学中,学员感觉陌生但又感觉有兴趣的,能消除对书法神秘莫测感方面的知识,整理出来,供有兴趣者玩味。 下面就从何为书法、书道、墨道的辨析说起,然后,按笔法、笔势、笔意的顺序在浩如沧海的传统理论中,选择、梳理一下比较有意义的东西罗列如下: (一)书法、书道、墨道、书学 在论及书法的文章里,时常出现书法、书道、墨道、书学的字眼,今浅作辨析,了解内涵,以避混淆。 书法: 借助於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为中国之独有,後传人日本、朝鲜等国。它的基本要求有二:①使用柔软的毛笔,②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书法”原指作字记事之技艺,汉许慎《说文解字·敍):“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段注:“谓如其事物之状也。”《释名·释书契》:“书,庶也,纪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此时书法依附於文字内容而存在。而後书体渐多,技法日精,文字的书写,点画篇章之间,气韵蕴藉,风神荟萃,足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感情、趣味、素养、体质、思想等精神因素,遂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借助於汉字的形体,但不受文字内容所制约,以抒发情感、陶冶性灵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艺术感染力。故汉蔡邕《笔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後书之。”唐张怀瓘《文字论》曰:“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书道: 将书法艺术理解为一种陶冶情性的手段;通过书法的实践,抒发和调节作者的感情,提高个人的品德素养,探索和理解人生的意义,是为“书道”。道,理也,即规律、原则。《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町须臾离也。”故“书道”亦即天性之发、道之听蕴,足为书法艺术的根本宗旨。中国的书法并非单纯的写字技法,它的本旨在於通过汉字的艺术书写,藉以表达个人的感情、性格、趣味、素养、体质、气魄、风格、情绪、思想等精神因素,即所谓“神韵”。故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故追求作品神韵的高雅,即作者磨砺品质的过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曰:“故知书道,足以恢扩守情、酝酿学问也。”它主张“书外求书”,主张从人的本身先求得提高,然後从书法实践中求得表现,领悟或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诚如唐虞世南《笔髓论》所言:“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书法》曰:“总之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废没。所谓神品,以吾神能著故也。何独书道,凡事皆尔。”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皆主张以人之质为书之本。“书道”一词,起源甚早,唐人论书著作中多见之。其义原同“书法”,盖“道”者,训“技艺”也。後渐改其义,以“道”训“理”,遂得书之真谛。 墨道: 即“书道”、“书法”之义。唐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云:“墨道最不可遽明,又先达八法之外,更相五势以备制度。”唐韩方明《授笔要说》云:“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於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 书学: 有三种不同的解释。①指以书法艺术为对象的理论研究学科。起源甚早、宋陈思《书苑菁华》卷—《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辑有李斯、萧何、蔡邕、锺繇等人的论书之语,现存最早的论书之作为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