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审计25年:审计风暴的来龙去脉.doc

中国审计25年:审计风暴的来龙去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审计25年:审计风暴的来龙去脉  1999年,2003年的审计风暴,都是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实施的审计职能,它更多的是一个信号,要求各部委和各级政府贯彻中央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审计署发挥的更多是一种行政性职能。这使得无论是审计什么,审计之后是否追究责任,以及未来的审计重点,都是由领导决定。审计风暴   ●1998年,清查粮食系统违规违纪,立案2268起,130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1999年,对水利部挪用资金等问题点名披露,三峡移民资金被严重挤占挪用。   ●2000年,16个省市自治区国债重点建设项目中挪用资金4.77亿元。   ●2001年,贵州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招标中弄虚作假,使国家损失9800多万元。   ●2002年,查出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地区8家支行10亿元虚假按揭。   ●2003年,查出国家体育总局等四家中央单位虚报、挪用预算资金等事实,并全文公告。   ●2004年,预算外资金清理不彻底,彩票公益金等财政性资金271.94亿元未纳入预算管理。   ●2005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问题金额90.6亿元。   ●2006年,指出违法违规问题资金达55.1亿元,违法案件线索12件(涉案人员25人)。   ●2007年,报告环保总局、烟草局、民航总局等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348.53亿元。   ●2008年,有376.87亿元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部等部门违规收费40.75亿元。   1999年12月16日,李金华就上一年度的审计情况,答记者问。在这一次的审计报告中,审计署第一次公开了中央政府在执行财政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那年的6月26日,李金华在向九届人大常委会汇报审计情况时多次被掌声打断。   报告中称,中央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达31.24亿元。   审计署的这一次报告,有利于人大对政府预算执行进行监督。中国的政务公开从此迈出特别的一步。   而李金华也成为政务公开的一个象征。在李金华看来,这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它使得中国法制日益完善。   【1983年成立审计署】   隶属于人大还是政府   李金华,家境贫寒,1962年依靠国家助学金,考取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毕业后,分到572厂———一个偏远山区的地师级军工企业。他从会计一直做到厂长。   1985年,他调入国家审计署。   国家审计署于两年前的9月15日成立。成立时,有两种意见相互争论。一种觉得机构该隶属于人大,一种则认为当隶属于政府。   李金华曾对媒体说,当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刚恢复,而政府是个大政府。最后选择了隶属于政府的审计体制,审计署对总理负责。   这使得中国的审计机关和绝大多数国家不同。除了两三个国家外,其余国家的审计机关都独立于政府。   以前每个来访的外国审计长都会问李金华:中国的审计制度是不是独立。李金华说,后来也就没人问了。在他当选为联合国的审计委员,获得全票通过后,再也没有人提出中国审计的体制问题,都认可了中国的审计制度所发挥的作用。   对于中国审计制度的特征,李金华概括为“尽言尽责”。 “尽言尽责”来自于一种无形的压力。   李金华记得他刚到审计机关时,看有些部门,一出问题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心理很不平衡。当初在工厂的时候,全厂职工拼死拼活,干一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的利润。   那时,李金华就感到中国审计机关面临着这种压力。   当初社会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审计署的工作重点是“打假账”。李金华曾对媒体说,当时审计了1200多个企业,六成企业的账目不真实。而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已基本不存在了。   【1994年颁布《审计法》】   审计须向人大报告   1994年,酝酿起草《审计法》,成为中国审计的转折点。   《审计法》中一条规定———“双重报告”在当时引起争论,它规定审计署既要对总理报告审计情况,又要受总理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李金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谈及这一点时说,“财政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对外公开。你公开了,人家才能指指点点,不公开,有的说了人家都听不明白,怎么去给你提意见啊。”据李金华所知,开始起草时没这一条。人大最后通过的时候加上了。他说,这是对中国审计体制的一种完善,事实表明,审计工作不仅对政府负责,为政府服务,它也对人大负责,为人大服务。   1995年,《审计法》颁布。审计署开始审计中央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3年后,李金华就任审计署审计长。次年,李金华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国务院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平均每个部门达7200多万元。   在那次审计中,一共立案2268起,130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全国人大新闻局的一位同志回忆说,“常委会上的报告引起这么大反响是极其罕见的”。   李金华

文档评论(0)

dsdmlwz1v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