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继光的物件之语.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继光的物件之语.doc

沈继光的物件之语   五年前沈继光要我为他关于老北京的摄影集作序,记得当时没有过多的犹豫便答应了,尽管这在我,近于破戒;这次当着面对他和他的伙伴的四大册新作,我却迟疑了。我被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巨大工程所震慑。为这样的艺术劳作成果作序,我担心自己的文字难以胜任。   接续他的胡同之旅,沈继光仍然以自己的方式“触摸历史”,触摸凝结于“物”、呈现于“物”的历史;触摸“生活”的物质表面,切实地感觉那生活的质地,只是更将行程延伸到乡村、山村、农家,将借诸摄影机镜头的凝视,集注于那些正在或行将退出生活的“老物件”上,试图经由对这类物质文本的解读,“捡回昨日的文明”。   四大册新作题为“物件之语”。“物件之语”又被称作“物语”。“物”与“物件”之为名,显然有涵容之不同。“物”是个相对大得多的概念,当着以其与“人”或“心”对举,此“物”多半已被纳入了哲学范畴,具有了形而上意味;“物件”则是形而下的,属于人的世俗、日常生存。沈继光对他所谓的“物语”有妙解。他认定了那些“物”自己能开口,只是它们的“语”只能达于有训练且有准备的听觉罢了。你要准备好了倾听,有足够的体贴分辨它们各自的话音。读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摄影作品,我确信他们听到了那些物件们各自的话语。   “物件”自有种种,沈继光和他的伙伴所凝视的,是“基层民众”赖以维持其“基本生存”的物件,他们的“生活用品”,褡裢、火镰、鞋拔子、烟丝袋、煤油灯等等;他们的“劳动工具”,犁、耙、锄、镐以及石磨、碾子、有背带的木桶、鞋楦袜板等等,而非文人雅士摩挲赏玩的文玩清供。被摄入镜头的,有搁在酒缸上的粗瓷碗。旧日京城有“大酒缸”,是苦力们喝酒的所在。大酒缸粗瓷碗的风味,以文人式的优雅,自不能领略。由这些照片的边缘处,你的记忆会伸展开来,经由那些物质细节、局部、片段,你感到了一种生活气味的弥散。被摄取的“老物件”确也与它们放置其中的环境,那些老墙、老屋、老村,彼此衔接,构成了近于完整的意境。   作者又称他们所拍摄的物件为“老物件”。“老物件”的“老”,不全因了年深月久。吸引了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并非对象的“文物价值”,尽管他们选择的,是寻常日用而又即将或已经废弃了的物件。那些物件上自有时间、岁月的刻划,这也仍然是令拍摄者动心的。那磨盘上由石匠凿出的沟壕,那些镰头锄柄、桶攀秤杆上,无不刻划着岁月。你看到了上面的指纹,看出了长了老茧的手的抚摸捏攥。也因了与人的肌肤相亲,经年累月的摩挲,为汗水所浸渍,那些物件在镜头下泛出的,是犹之人的肌肤的光泽,摄影作品因而获取了温暖的调子。我想,最初吸引了摄影者的,正应当是那些人的把攥、抚摸的痕迹。沈继光告诉我,他想读出那些物件“自己的生命事件和附在它身上的故事”,在拍摄中时时有“穿过尘灰,穿过光阴而进入历史的感觉”。就这样,作者因“物”而读人,读人的日常生存,感受被“物”收摄其中的人的气息,使自己的作品充盈了对于世人日常生活,寻常百姓人生的温暖的感情。沈继光说到了“感动”之为能力。即使不尽能分有作者们的感动,你也感染了他们面对世俗寻常之物的诗意情怀。   阅读这些照片,你不期然地,收获了关于“物”的知识。天底下原有诸多无字的书,只是我们不善于阅读罢了。我曾痛感“历史想象”作为能力的匮乏。见诸文献的“物质生活”,又往往与小民无干。多少也因了有关文献材料的缺失,使得历史生活无从“复原”的吧。我相信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工作,正在为一段已经或即将成为过去的生活留一记录。这工作已如此急迫,刻不容缓。两位艺术家告诉我,他们遇到的有些物件,其功用已难以得知。与那物件有关的生活,正迅速地隐没向“历史”深处。由此看来,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工作,即使仅由民俗学的方面,其意义也难以估量。   呈现于他们的摄影作品的“老物件”中,有几种是我曾经熟悉却又久违了的。比如镰刀。那把被摄影家置于土坯墙前的镰刀,令我的肌肤感到了初夏清晨的微凉,薄明的天光中站在地头试镰,指尖在刃上抹过的感觉,竞依旧清晰。由铜盆与棒槌牵连而出的,是清夜的捣衣声。和鞋楦在一起的,则应当是袼褙、针锥、纳鞋的麻绳,还有麻绳拉过正在纳的鞋底时咝咝啦啦的声音。那对薄暗中反射着微光的竹桌竹凳,它们的主人似乎刚刚走向离去――谁说那人不就是我呢。   “物件”之平常,无过于此的了。我们之所以对这些寻常日用之物视若无睹了,多少也由于被既有的“艺术”规范了视觉。因而“寻常日用”在镜头前见出了陌生。白菜、萝卜一经被名家入画,即被由“审美”的方面“发现”。沈继光和他的伙伴摄入的,平凡、琐屑更甚于白菜、萝卜。我相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