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王实甫语言艺术比较.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汉卿、王实甫语言艺术比较

关汉卿、王实甫语言艺术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15-01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残酷的等级制度,知识分子倡之下丐之上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勾栏瓦肆的文学创作特色。元曲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产物。元曲发展初期(1229-1241),元曲刚从“俗谣俚曲”进入诗坛,作品浑厚、质朴、风格富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包含着北方民歌的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有“蛤蜊”风味。有“本色派”和“文采派”的区别 “本色派”基本上按现实生活的面貌进行描绘,以朴实无华、生动自然为其语言特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 “文彩派”其曲作文采华美、词藻绮丽、轻俊典雅,代表人物为王实甫 1 “语言个性化”的异同 关汉卿“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捏杂剧班头”、语言以“本色”为基本风格,能根据不同的人物情节做到语言的个性化。其作品生活气息浓,“说一个、肖一人”。《窦娥冤》中赛驴医上场所吟“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不死”,正是这个庸医特有的语言。张驴儿“你看我爷儿这等身 段……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纯属一个流氓无赖昏官桃杌“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等语言都极富有个性。[正官端正好][滚绣球]是窦娥反抗性格的形象说明,语言总是与人物个性、情节紧密结合 王实甫“士林中等辈伏低”(贾仲明语),其《西厢记》语言个性突出,张口见“人”,音容笑貌历历可辨。莺莺蕴藉凝重,张生热情率真,红娘爽朗泼辣,老夫人心口不一,郑恒粗鄙猥琐,均高度个性化。《寺警》后老夫人叫红娘张生赴宴[小梁州][幺篇]“衣冠济楚庞儿俊…敢问席上有莺莺姐姐么?”张生退孙飞虎兵,眼见能以莺莺为妻,早在房中恭候,见红娘来请,明知故问“小娘子此行为何?”红娘答话后他毫无谦让,连声说“就去就去”,急切盼望之情跃然纸上。“敢问席上有莺莺姐姐么?”足见其痴情痴性,傻得可爱。咏物见性须高度个性化。《西厢记》一本第三折“月下联吟”,崔、张二人同赏一月而情性迥异。张生所吟写了月白风清的夜景下张生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比莺莺为月中仙,发出可望不可及的概叹。莺莺所颂是大胆的表露,一个不满封建家长严格控制、渴望爱情的怀春少女形象呼之欲出。张诗热烈开阔、跌宕,崔诗徐缓、纤细、呜咽,各自紧扣人物情性 2 情与景描写语言的异同 关汉卿、王实甫创作题材、出发点不同,语言风格也有差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滚绣球]窦娥由信天地不枉无辜,信官吏“明如镜、清如水”,而最终临死前幻想彻底破灭,反抗性格达到顶点。诅天诅地,斥天地混淆清浊,骂命运助恶欺善,错判贤愚、不分好歹。语言尖锐、泼辣,给人以淋漓尽致的感觉,充满了人民的愤怒和诅咒,他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元杂剧是“愤怒的艺术”这一特点,明“关之词激厉而少蕴借”,可谓恰中肯綮。因为他立足于元代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王实甫长于写爱情婚姻(不限于元代),诗一样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有诗一样的意境,如崔张二人产生爱情的普救寺“幽雅清爽”,《闹?》中莺莺闺房“风静帘闲,暗香浮动”。悲剧性的曲子仍笼罩着诗一样的气氛,如《哭宴》《送别》,不写离人的摧肝裂胆痛苦,而以景物寄人心情,情景交溶。“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 飞……总是离人泪”诗意般的迷惘和哀愁,可谓“词句警人,余香满口” 3 使用民间口语俗谚和吸收古曲诗词、成语的异同 关汉卿作为戏剧语言大师吸收了大量生动的民间语言,也熔铸了许多古典诗词的语言,他把口头语言加工提炼,在大众语言基础上,吸收古代作家语言营养形成自己的戏曲语言。如第三则中《快活三》《鲍老儿》里“葫芦提”“干家缘”“亡化”等口语使用得生动贴切。[耍孩儿][二煞][一煞]中“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素车白马”等典故寓意深沉却又朴素明白、字字本色,多方体现了本色派曲词浅显、平实、纯厚的风格。语言多用方言俗语,充满生气 王实甫《西厢记》华美与通俗和谐统一,华丽香艳的文学语言和生动泼辣的民间口语在《西》中相得益彰,如《拷红》[越调斗鹌鹑]中“天长地久”“提心在口”“带月被星”“花言巧语”等成语与“心数多、性情”“将没作有”等口语俗谚的穿插运用,使曲子通俗浅显,琅琅上口。人谓王实甫语言如“花间美人”,在《西》中绮词丽语,俯拾皆是:如崔张月下联吟花园夜景[斗鹌鹑]“玉宇无尘…”和老夫人悔婚后崔莺莺听琴夜景[斗鹌鹑],无论清幽宁静,还是风扫残花,遣词用语优美动人。用古典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吮吸诗词精华增强语言的形象力与表现力,博采众长形成华丽秀美的语言特色。何元朗说“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 4 二者都注意曲词韵律 关汉卿[耍孩儿]“愿、浅、天、悬、见、鹃”音韵和谐。王实甫[殿前欢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