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代马镫壶.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辽代马镫壶.doc

浅谈辽代马镫壶   辽代是10世纪初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后裔,晋末始称契丹。南北朝以来,契丹在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游牧,与中原的关系逐渐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唐代后期,契丹已成为我国北方各民族中最强大的力量。唐末,契丹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公元916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建立了辽朝,遂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辽的辖境“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即东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至克鲁伦河,南至今河北、山西北部。   辽代陶瓷器是我国北方契丹民族在接受五代时期汉文化的影响后,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实用工艺品。这些历史的遗物,既反映了契丹民族历史文化特点,又反映了契丹民族和汉民族等历史文化的互相影响。辽瓷以富有浓郁游牧生活气息的造型,在我国五代与北宋时期的南北瓷窑所烧制的产品中独树一帜。   辽瓷的造型和装饰是适应人民生活要求和文化传统而生产的。它不仅凝聚了契丹民族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同时反映出契丹与汉民族杂居的生活面貌。辽陶瓷器的造型基本上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种。   辽代陶瓷器造型独特且富于变化,这一方面体现了辽瓷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辽瓷的高超工艺和烧造水平。同时,在不断演变和此起彼伏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外来因素使民族形式得到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愈加丰富。在契丹人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之后,吸收了中原瓷器丰富的造型艺术,融八本民族艺术的血液里,构成了辽瓷粗犷、雄浑的造型风格,与中原瓷器安逸凝练的静态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契丹族源于东胡,从它在辽河上游开始崛起以来,一直过着“转涉为时,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因此“逐水草,随寒暑,往来渔猎”的非定居生活方式对辽代陶瓷业影响很大,更影响了辽瓷造型和装饰特点。马镫壶就是辽瓷器型中非常有特色的品种,造型别致,形体变化丰富,是辽瓷艺术的精粹。它们源于早期契丹人流转迁徙途中悬挂在马鞍上扁体弧底的皮革制品。   马镫壶又称马盂、皮囊壶、提梁壶、鸡冠壶,名称的区别皆因形制上稍有差别。是摹仿契丹族传统使用的各种皮囊容器而烧造的,保留有游猎生活的痕迹。      一瓷制马镫壶的创烧      在河北临城县祁村1980年8月考古发掘中,发现白釉马蹬壶一件。这是最早的瓷制马镫壶,在瓷窑的考古发掘中出现于邢窑,上部扁形,中间有提梁,流口残失,壶下部饱满,平底,左右两侧有线纹凸起,形如皮制皮囊壶缝合痕,壶前后两面有划花三角纹饰,残高约16厘米。西安唐墓的发掘中也曾出现。   祁村既烧典型的邢窑白瓷,又烧粗瓷。细白瓷属高档商品,专供皇戚贵胄与上层人士使用i粗瓷是供城市工商者与市民使用,这种瓷器经济实用。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相当包容的一个时期,经济贸易也相当发达,历史上就有多国与唐朝有经济往来。邢窑和唐墓所发现的马镫壶局应该是唐邢窑为契丹烧制的贸易产品,同时唐本身也有使用。      二“官”字款马镫壶      1955年内蒙赤峰西45公里的大营子村发现有题为“故驸马曾卫国公”墓志铭的一座辽代墓葬,其中殉葬品多致千余件。其中白釉马镫壶以及另外几件瓷器,器底刀划“官”字。      三马镫壶形制      壶的样式很多。大体可分为五种,即扁身单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其年代早晚,通常多以壶身所保留的皮囊形式多少来区分。   (一)扁身单孔式:此种形式在辽墓中发现的以赤峰大营子应历九年(959年)辽驸马墓出土的为最早。墓中共出有白釉、绿釉鸡冠壶17件,都是扁身单孔式,仅有平底和圈足的不同。壶上扁下圆,肥身,上有管状口和鸡冠状单孔系,器身有凸起缝合线,系仿照前后两大皮页,下加圆底,上加管口缝合而成的皮囊形状,是辽代早期的形式。   (二)扁身双孔式:此种形式以辽宁法库叶茂台第七号墓出土的为最早(根据墓中出土的干支纪年的漆器来考察,此墓应为辽景宗晚期墓葬,最晚也不会晚于辽圣宗统和初年)。墓中出有黑褐釉有盖鸡冠壶二件,都是扁身双孔式。壶作扁体形,上薄下厚,凹底短口,双孔,一孔在鸡冠状中,一7L在口旁是仿照两大皮页中加条幅缝合而成的皮囊形器,针脚甚为逼真。这种是由扁身单孔向扁身双孔过渡的器型。河北迁安上芦村开泰六年(101 7年)辽韩相墓所出的绿釉有盖鸡冠壶是扁身双孔式的普通形式。可知此种器式的年代比单孔式要晚。此外,在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辽墓出土的黄绿鸡冠壶,壶为略矮的圆体式,平底,上有管口、双孔和横梁,双孔处已不见凹字形而成为平直状,横梁施绿釉,器身有缝合皮条装饰。由于伴随出土的黄釉把杯与河北宣化天庆六年(1116年)辽张世卿墓出土的相同,可知此壶应是辽代晚期的器式。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有与此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