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尉公、荆山遗址 诸多出土文物彰显汉时气派.docVIP

满城尉公、荆山遗址 诸多出土文物彰显汉时气派.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城尉公、荆山遗址 诸多出土文物彰显汉时气派.doc

满城尉公、荆山遗址 诸多出土文物彰显汉时气派      考古工地是一个露天的实验室,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工作,通过出土文物和地下遗址所提供的科学信息复原历史。200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正是本着这个宗旨,按照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要求,聚集全省优秀的田野考古工作者,倾其全力,对省内三个文化内涵丰富、发掘规模较大、可能对工程总体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地点展开了抢救性的发掘。在立冬这个意味着结束野外作业的节气前后,我们由北向南匆匆赶往野外发掘现场。   在中线干渠满城段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场见到领队刘连强时,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昨天我们已经正式结束了野外工作”。   不甘心的我们还是执意要前往他们工作过的那两个工地。沿途,临着公路的民房墙上多是新近刷写的有关南水北调伟大意义的标语,或白底红字,或白底蓝字,在深秋的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可以想见南水北调特大水利工程已经在流经地区得以广泛宣传。同时,那种时间的紧迫,也在这种氛围中一点点地向四处渗透。   只有30岁挂零,生性腼腆的省文研所副研究馆员刘连强,主攻的是战国以前的历史,曾长期参与泥河湾旧石器的发掘工作。据他介绍,荆山、尉公遗址是河北省首批完成的南水北调考古项目,两处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形态、葬制葬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均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其中荆山8座汉墓的发掘尤为重要。         穿过尉公村,离村子西北不远的地方,两排整齐的“探方”在已经收获过的田野里显得寥寂空落,只有赶来看热闹的一位老者带着两个孩童在不同的探方中走动。探方中那些圆形的灶坑、红色的烧土、坑壁断面不同颜色的土质,都弥漫着遥远时光的气味,闪烁着神秘的色彩。   “尉公”这个村名同眼前的坑洞一样让人充满想象,莫不是与什么传说有着关联?旁边的老乡说,老辈人讲过唐朝尉迟公曾在附近的山上安营扎寨,这里的村民们在劳作时也曾捡拾过铁制的箭头。再远的故事就没有人能知道了。然而,刘连强及他所带领的队员们的发掘,透露了两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汉代先民留给后代的无言之教。      据介绍,尉公遗址发现汉代灰坑12个、明清时期沟4条。出土陶瓷残片数千片。   不久前经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考察,刘连强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随行的考古队员樊书海说:“干这行,首要的是责任心,不能让国家的文物遭受损失。这个考古点距离我们宿营地荆山有三五十里,早晨7点出工,晚上6点收工,那时候每天中午就是吃随身带的方便面,用热水一泡就得。在这发掘了几十天,天天如此。”望着他那黝黑的面孔,以及刘连强那满头被风吹成的立发,不难想象考古工作者风餐露宿的情景。   看看考古队员们的日常生活场所成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于是我们赶往刘连强他们的驻地荆山村。   不大的院落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靠着东墙的那个作为存放发掘出的器物和修复工作的展示室,更是印象深刻。简陋棚子的墙壁上钉着几张三合板,上面张贴着11页浅绿色及白色的纸张,上面印有工作守则、作息时间表、探方记录要点、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等内容,还有大张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河北省的线路图,刘连强他们队在满城的工作地点用红色的圆圈鲜明地标注出来。墙根的两张行军床上分门别类摆满了发掘出来的碎陶片,不大的空间,显示出的是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   墙壁上还醒目地粘贴着所训:修德树人、求是立学、正气聚心、奉献强所。这既是对工作人员学养的要求,也是对人品和素质的要求。      距驻地西边不到两百米的地方,就是刘连强他们在荆山的考古现场,在这里共发掘战国时期灰坑12个、沟1条,汉代砖室墓8座,汉墓内出土陶、铜、铁、骨等各类文物一千六百余件,包括壶、罐、盆、盘、碗、奁、案、灶、井、圈、磨等多种器形近七十件。在出土的大批铜钱中“五铢”最多,也有少量的王莽时期铸造的“大泉五十”和“货泉”。   刘连强说,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部分墓葬内出土文物之丰富,为同级别的墓葬所少见,尤其是6号墓内出土了近八百枚铜钱和几十件陶器。这一方面反映出墓主人的身份可能不低,另一方面也把汉代人视死如生、流行厚葬的习俗体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古队于墓内发现了4面分别铸有四乳四鸟纹、三乳三虎纹、柿蒂连弧纹等纹饰的铜镜。其中有两面用料精良,铸造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可称得上是目前所发现的古镜之中的精品。祥鸟、瑞兽、乳丁、锯齿、斜线、波折等纹饰呈同心圆状布列于镜背,布局上紧凑合理、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尤其是其中的动物形象活泼自然、形神兼备。“三羊作镜自多兹除去不羊宜古市兮”、“三羊作镜真大巧(好)”等篆隶风格兼备的铜镜铭文古朴端庄,其意一方面是对铜镜本身及制镜者的赞美,另一方面是对使用者的吉祥祝愿,可谓寓意深远。   如今,曾经的考古现场已成为深达几十米的大坑,站在坑边向下望去,深得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