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家的三幅春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舅家的三幅春联 李 涛 二舅是高平市寺庄镇的一位农民,与共和国同龄。他属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很像一头老黄牛,但他也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认准不回头的倔劲,面对困难从不低头。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出了一条精彩的人生道路。从他曾写过的三幅春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晋城地区农村的变迁和农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二舅在农村也算得上是一位文化人。他初中毕业,头脑灵活,爱好广泛,当过几年民办教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因常常代人写字被村里人尊称为“二先生”。十九岁那年,他被来村征兵的带兵干部一眼相中,由此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遥远的新疆为国守卫戍边六年,入了党、提了干。本来按他的条件,转业时可以顺利地安排到县城工厂工作,可他为了赡养年迈的双亲,还是放弃了工作回乡务了农。 “二先生”在外多年,可以说见多识广,再加上有些才气,颇有些知识分子的派头。可贫穷的家庭让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老老实实与黄土作伴,与土地为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的话说,自己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那时的农村一直处于公社化时期,其生产队特有的分配方式,让他苦不堪言。转业的他担任了生产队的小队长,每天为村民分工、上地,常常是饿着肚子干活挣工分,身体消瘦得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二舅家住的是破窑洞,窑洞前用粗树枝围一圈就算是院子,门则是用木棍扎起来的“柴门”。他一年四季都是一身旧军装,补丁摞补丁,已经看不出原有的军绿色。他家人口不算多,却是村里数得着的困难户,由于姥姥常年有病,花去了他多年的积蓄不说,还拉下了不少“饥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年春节前,他跑到县城向我父母借了10元钱,买了几斤面,割了一斤肉,这才过了年。为此他堵气地编了一幅对联糊在门上:吃一升借一升升升不断,借新帐还旧帐帐帐难还。横批:年年如此。在一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就是给社会主义抹黑,据说身为党员的他,为此还挨了批斗。 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散了“四人帮”留下的阴霾和农村人的陈旧思想。尽管这“东风”来到寺庄镇时晚了几年,但终究给这个沉闷的地方带来了许多生气。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二舅家分了5亩多责任田,他甩开臂膀,苦心经营,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这片土地。那一年夏天,二舅家破天荒地打下一千多斤小麦,除去交公粮,他家里第一次有了积粮。尽管家境仍比较差,但他的经济状况确确实实发生了变化,外债没有了,粮食充足了,白面变多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买了一辆“红旗牌”加重自行车,春节期间带着一家四口走亲访友,其出色的车技也成为当时壮观的一景。为进一步改变家庭状况,二舅还鼓动舅妈在家里养起了猪,自己跑到县城买了些养殖的书在家钻研,还时不时请农科站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凭借二舅的聪明才智,他很快掌握了养猪技术,十几头猪娃长的很快,到第二年出栏时,一个个膘肥体壮,挣下了近千元钱。二舅从此“抖”了起来,一年四季穿在身上的破旧军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崭新的中山装,还穿上了新皮鞋。到我家走亲戚,甚至有了饼干、罐头等稀罕物。过了三四年,二舅从我们家借了500元钱,加上自己几年来所积攒下的钱,拉来了几车青砖和几方木料,在村子里盖起了五间大瓦房,引起了村民的一阵轰动。这一年春节,他意气风发地这样写下一幅对联贴在新房上:勤俭持家由贫到富,艰苦创业先苦后甜。横批:前景光明。 随着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二舅的干劲也越来越足。90年代后期,在乡、村两委的支持下,他在村里第一个成立了养猪场,购买了七八十头生猪,每年都能出栏肥猪二三十头,收入近万元。他每天忙着磨粉、喂猪,施肥、种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供出了一个大学生。进入新世纪以来,他的猪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猪司令”,不少人纷纷前来取经,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荣誉更是一个接一个,什么优秀党员、优秀村干部、农村勤劳致富带头人等等。如今的他可是今非昔比,不仅生活有了质的提高,而且在村里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购买大彩电,第一个安装了电脑、电话,第一个在村里盖起了二层楼,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第一个捐款,第一个交特殊党费┉┉用村里人的话说,“二先生”现在真“拽”呀!可不是吗?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仅是二舅一家“拽”了起来,全村人都“拽”了起来,早已告别了窑洞,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不少人还修起了二层楼,购买了汽车、摩托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也纷纷进入了寻常农村百姓家。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以及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也走上了产业化、科技化的经营路子,农村也逐步走向了小康的道路。2006年春节,二舅豪迈地在他家二层楼门上贴了这样一幅对联:人贵自立,有志自成大业;民生在

文档评论(0)

uvze2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