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专家妙手修补首博龙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专家妙手修补首博龙袍.doc

苏州专家妙手修补首博龙袍   清乾隆年间的“缂金十二章龙袍”是首都博物馆馆藏的镇馆藏品之一,也是历代罕见的精美织绣品,只可惜历经200多年,这件龙袍在修补前已经开裂和断金缺损的部位达400多处,修补难度很大但经过修补后的龙袍现已陈列展示,在贵色灯光的照射下,重新展示它昔日的威风,记音通过采访,揭开了它从千疮百孔到重获新生的全过程。      一件龙袍破损400余处      缂丝是苏州传统工艺一绝,发端于汉代。是以蚕丝为原料,花纹像雕刻一样的高档丝织手工艺品。它织法独特,以生丝做经线,各色熟丝作纬线,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自元代始,缂丝被用于皇室贵族袍服,因此,缂丝曾与帝王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清代皇帝龙袍中。缂丝是最珍贵者之一。   首博这件龙袍全名为“缂金十二章龙袍”,制于公元1736至1795年期间,全身长150厘米,袖长200厘米,胸围134厘米,黄色三团龙红绸里。形制为圆领右衬。四开襟,马蹄袖,直身长式,明黄色丝线缂织“?d”字纹地,用三种颜色的金线缂出了十二章纹、九条金龙、海水江崖、立水八宝等纹饰。在制作过程中还运用了结、掼、勾等多种缂丝技法。   龙袍纹样丰富多彩。且缂丝经纬非常纤细,经线投影宽0.5毫米,纬线投影宽0.35毫米,捻金线投影宽0.3毫米左右,捻银线投影宽0.3毫米,丝线投影宽0.2毫米左右。   检查发现,龙袍残裂破损处达400多处,严重破损处直径达3至5厘米左右。龙袍许多部分叉开断裂,尤其在经常拆叠的部位,属物理性损伤造成。这些大大小小的破损分布在龙袍的前身、后身、衣袖、折叠处及颈领等部位。缂丝工艺复杂,修复要求高,远非一般作品的修补可比。但当时能熟练掌握此项工艺的人寥寥无几,于是首博方面请来了苏州的缂丝艺术专家王金山先生主持修复。   王金山率领的修复小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制订了修复龙袍的计划,对龙袍不同的断裂和破损,采取不同技法去攻克。具体技法和要求如下:一、技法表现一致性。此龙袍主要运用结、掼、勾等技法,修补过程中严格按照缂丝工艺,竖结、横掼及勾梭法完善轮廓线。二、运用原材料一致性。这是直观修复像与不像的关键。只有经纬线粗细股数和色彩相同,才能修复的与原作相像。三、经纬密度一致性。这是织物风格能否一致的要害。只有经纬密度与原作一模一样,才能达到与原作一样的质感。   由于龙袍已脆裂,经不起折腾,因此,在修补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会造成旧洞未补好,新的破损又出现的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要先对损坏最严重的部位,如龙袍前身、正面龙头及龙袍边缘经常折叠处等,进行重点修补,然后以此为基础全面铺开。      修复用线细如头发丝      2004年10月,王金山带领3名技师赶赴北京。他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材料:龙袍是用金银线织造,真丝花线在龙袍上用得很少,而且金线又分淡、中、深三色,加上银线,共有四色。这在历代封建帝王龙袍中实为罕见,也给修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仅是寻找合适的材料就整整用了3天时间。   缂金龙袍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显得陈旧古朴,而其破损部位的修补只能用现代原材料进行添补。王金山带来了几十种金银线,通过无数次试制和加工,才找到和原作近乎相同的颜色。   修复前的龙袍已经十分脆弱,极易开裂,经不起紧绷,且只能在龙袍表面走针引线。因此,王金山和技师们在工作时既要在龙袍上穿针引线,身体又不能压在龙袍表面,几乎采取的是两臂腾空,身体半倾的姿势进行修复。这种姿势工作时间一长,就会腰酸背痛。另外,每根丝线只有0.2-0.3毫米粗细,与人的头发丝差不多,无论是穿针还是修补,技师们都要眯上眼睛,盯紧目标。   当时王金山已经65岁,他带来的技师平均年龄也都偏大。在这一个月的修复过程中,大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艰辛。在王金山的带领下,技师们两臂腾空,用半倾的姿势进行了一个月的修复。   修复后的龙袍,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经首都博物馆领导和主管部门各方专家验收合格并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说,清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成功修复,为我们修复国家级缂丝珍品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开拓了今后缂丝修复工作的广阔前景。      具体织补方法      1 采用细长而又弹性好的钢针为穿经补纬的主要工具。这很重要。俗言“三分技术,七分工具”,由于针细长,在穿经纬时就不容易碰到其旁边的经线或纬线。   2 对破损面积较大的部位,先用长线条将其周围固定,然后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挑经穿纬,以针代梭进行织补。对隆起断裂经纬,先进行衔接,然后用针轻拨与周围织面一致。要注意添经纬时丝流平行。切忌歪斜弯曲,修补后要与原作织面相平。   3 轮廓线在龙袍中损坏断缺甚多,这就影响了龙袍纹样的完整优美。修补时,首先选用相同规格、相同色泽的真丝线,然后运用缂丝勾梭法进行勾勒,而不是打结连接,这样就能使轮廓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