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华北平原二年三熟轮作复种制形成的时间论文.doc
再论华北平原二年三熟轮作复种制形成的时间论文
..毕业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二年三熟轮作复种制的形成标准进行了界定,其后据此标准对中外学者传统观点的史料依据详细评述,阐明了无论两汉、北魏还是唐代中期,中国华北平原都没有形成二年三熟的种植制度。本文认为是明代中后期,随着人多地少矛盾的出现和夏播大豆的推广,二年三熟制才在华北逐渐形成。
关键词:华北平原 二年三熟 轮作复种制度 夏播大豆
华北平原二年三熟轮作复种制是中国北方旱地农区传统种植制度的典型,而当今学术界对其形成时间的认识却有很大分歧,我曾对此略有研究..毕业,建立了二年三熟制明中后期形成的新观点①。当初,因条件所限很少能看到日本学者的论文,1997年11月赴日拜读许多日本前辈的论文,才发现日本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述中日两国学者在二年三熟制形成时间问题上的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作一反省和定位。
一、二年三熟制及其形成的条件
二年三熟是指在一块土地上春季种植粟、高粱等作物,待秋收后耕地播种冬小麦,次年五月收麦后,又播种豆、粟等,在连续二年的时间内实现三季收获。如果能够在同一块地里这样周而复始,连续多年地坚持下去,那么,就可以说形成了一种制度——二年三熟轮作复种制。
华北平原二年三熟制的形成必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种植技术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索的制约。从自然环境条件来看,气候因素对种植制度影响最大。历史时期华北平原的温湿程度虽有一定的上下波动,但无论如何变化,华北总不出暖温带地域范围,正常年份其积温与降水状况都完全可以满足农作物的二年三收。也就是说,华北平原实行二年三熟制的自然条件自古具备。因此,下面将着重从种植技术与社会经济两方面论述它的形成。
限制二年三熟制形成的种植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冬小麦的推广种植。冬小麦秋季八九月播种,翌年五月初收获,充分利用了气温寒冷的冬季,可与其它作物错开节气搭配形成倒茬轮作复种,因此,冬小麦在二年三熟轮作制中处于中心作物的地位。第二,冬小麦播种前的当年必须收获一季庄稼。第三,收麦后当年必须夏播豆粟等作物,而且当年要有收成。其中,第二与第三项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即冬小麦的前作与后作轮种技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二年三收,只达到其中的一项是不行的。比如第二项实现,春种秋收谷物后在其地上播种了冬小麦,但如没有在次年麦收后进行复种的话,只不过是谷地改茬种麦,只能实现二年二收;第三项技术成立,收麦后有夏播之豆粟,但如前一年种麦前无谷物收获,也是在二年中实现二熟。
————————————
① 拙文《论华北平原二年三熟轮作复种制的形成时间及其作物组合》,刊于《陕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
社会经济条件也是制约二年三熟制形成的重要因素。二年三熟制是一种复种制,在同一块地里一年内种植不止一季作物,这必然会较多地耗费地力。因此,补充肥力,加强养地措施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中国传统农业时代,养地之法不外二途,一是多施肥粪,增强地力。在北魏《齐民要术》时代,中国已经使用踏粪、火粪、人粪、泥粪与蚕矢,但这些肥粪数量太少,故《齐民要术》中只有给经济作物瓜、葱、葵等施肥的记载,没有对粟、麦等主粮作物的施肥,到元代王桢《农书》时代,北方仍然是这几种类型的肥料。故我以为靠多施肥粪的养地之法很难支持二年三熟制的形成。二是充分利用作物轮作的生物养地之法,其中有两大措施:第一是利用绿肥作物与粮食作物的轮作,发挥“美田之法”的养地功效,这在《齐民要术》卷1《耕田第一》中有详细说明:“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穫种,七月八月犁掩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这是一种大面积的养地方法,但却是以牺牲一季收获为代价的,也与二年三熟的增加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背道而驰!第二乃利用豆类作物与麦谷类作物的合理轮作,因为大豆具有独特的根瘤固氮作用,收获后能遗留一部分氮肥于土壤中,不仅无害反而有利于下季作物的收成。实验证明:“种一亩大豆,就可吸收空气中氮素差不多为7斤,相当于三十多斤硫酸铵”①。与其它作物的耗损地力相比,黄黑大豆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良好换茬作物,它又可大面积种植,养地效果好,规模大。因此,种植大豆是在肥粪不能充分供应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增加复种的最佳方法。华北农谚中有“麦后种黑豆,一亩一石六”,“麦不离豆,豆不离麦”,正说明麦豆复种能够增产,是最好的搭配形式;而且大豆又“地不求熟②,”适宜免耕直播。故我认为麦后夏播大豆的推广种植是二年三熟制形成的主要标志。
形成二年三熟制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要有一定的人口压力与劳力资源。二年三熟制度下,无论是秋收后种麦,还是麦收后种豆,都要抓紧节气抢收抢种,前者还要耕地整地,播种后都有大量的田间工作诸如中耕锄草、治虫与收获等,这就促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再论“空间句法”论文.doc
- 再论“诚信原则”论文.doc
-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上)论文.doc
-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下)论文.doc
- 再论一般侵权行为的类型 ——从体系功能的角度看修正后的违法侵权规定论文.doc
- 再论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论文.doc
- 再论中国封建社会宏观经济管理思想论文.doc
- 再论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产生论文.doc
- 再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论文.doc
- 再论企业边界论文.doc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 新七上人教版单元语法练习-完成句子【答案】.pdf
- 2024年小升初数学(新初一)秋季入学分班考试调研卷(二)含答案.docx
- 2024年小升初数学(新初一)秋季入学分班考试调研卷(三)含答案.docx
- 2024年小升初数学(新初一)秋季入学分班考试调研卷(三)含答案解析.docx
- 企业宣传产品介绍公司简介企业招聘企业培训2.pptx
- 企业宣传产品介绍公司简介企业招聘企业培训17.pptx
- 企业宣传产品介绍公司简介企业招聘企业培训45.pptx
- 企业宣传产品介绍公司简介企业招聘企业培训58.pptx
- 企业宣传产品介绍公司简介企业招聘企业培训20.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