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减压井在堤坝排渗减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doc
减压井在堤坝排渗减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减压井的工作原理,减压效果,以及设计参数的选取,并通过对减压井的主要设计参数(井距、贯入度及井径)的正交试验,分析了其主要设计参数对减压效果的显著性影响水平,提出了减压井的合理布置方法,以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堤坝 减压井 设计参数 正交试验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for Relief-inating and Pressure-reducing of Embank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lief-eters. Through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main design parameters such as, distance,.freeleter of relief-eters to the effect of pressure reducing, and proposing a reasonable layout method of relief-bank; relief-eters; orthogonal experiment.
1 减压井及其工作原理
对下游设置铺盖的大坝或者有天然弱透水覆盖层堤防,常由于铺盖和覆盖层的透水性较下层土为小.freel为宜,过大会使大量的渗透水流将越过井系,影响减压效果。
3) 减压井的井径 井管的直径通常采用15~30cm。直径太小,井内将产生较大的摩阻水头损失,影响减压效能;太大,将造成成本过高。
4) 井口高程的确定 井口高程应高于井不排水状态下,排水沟中可能出现的最高径流水位,以防沟内污水倒灌。但也要满足防浸降压,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井口绝对高程俞低,降压效果俞好,但开挖排水沟的工程量也相应地增加。因此,经济合理的井口高程,应通过方案比较择优而定。
2.3 井系轴线位置的确定
减压井的井系轴线靠近堤脚(渗透坡降最大) 的减压效果较好;离堤脚过远,则在井系轴线与堤脚之间仍存在较大的渗透压力。
2.4 减压井反滤层的设计
为了保证反滤层的均匀性及使反滤层在施工洗井时能够随着细粒的进入井内而自由沉降,不至发生架空脱节现象,反滤层必须满足:1)反滤料的不均匀系数5;2)反滤层的最小厚度:cm;3)反滤料的最大粒径(D最大):。其中,为反滤料土中过筛率为85%的粒径,为反滤层的厚度。
3 减压井主要设计参数对排渗减压效果的显著性影响水平分析
减压井的间距L、贯入强透水层的深度odflo)
贯入度)
1
20
20%
20
2
30
30%
30
3
40
50%
40
4
50
70%
50
依据上述分析及假定,选用L 16 (45 ) 正交表对排渗减压井各主要设计参数的不同组合下的渗出点高度h1、背水侧地基剩余水头h2,排渗单宽流量q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 。本次计算中坝体及不透水层采用的渗透系数为cm/s,cm/s;地基透水层渗透系数为cm/s,cm/s,坝前水位为40m,坝顶高程43m。
图1 减压井的布置图
表2 正交试验结果记录表
列号
试验号
井距
L(m)
贯入度)
h1 (m)
h2(m)
q(m3/d)
⑴
1
1
1
1
1
3.12
1.91
0.96
⑵
1
2
2
2
2
1.85
1.30
1.18
⑶
1
3
3
3
3
0.56
-0.11
1.59
⑷
1
4
4
4
4
0.41
-0.19
1.59
⑸
2
1
2
3
4
3.71
2.41
0.80
⑹
2
2
1
4
3
2.55
1.48
1.15
⑺
2
3
4
1
2
1.87
0.69
1.33
⑻
2
4
3
2
1
1.43
0.51
1.57
⑼
3
1
3
4
2
4.10
2.76
0.69
⑽
3
2
4
3
1
3.23
2.03
0.91
⑾
3
3
1
2
4
2.90
1.54
1.17
⑿
3
4
2
1
3
2.14
0.80
1.40
⒀
4
1
4
2
3
4.40
2.91
0.61
⒁
4
2
3
1
4
4.01
2.47
0.77
⒂
4
3
2
4
1
3.25
1.82
1.06
⒃
4
4
1
3
2
2.81
1.31
1.26
h1
分
析
5.94
15.33
11.38
11.14
11.03
T=42.34
9.56
11.64
10.95
10.58
10.63
12.37
8.58
10.10
10.31
9.65
14.47
6.79
9.91
10.31
11.03
Sj10.227
10.513
0.364
0.115
0.318
Se=0.100
h2
分
析
2.91
9.99
6.24
5.87
6.27
T=23.64
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