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透视城市拾荒者.doc
透视城市拾荒者
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因为职业的缘故,他们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通常在凌晨出发,背着蛇皮袋,整日游荡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以拣垃圾、废品为生;由于日常生活与大量受污染的废弃物紧密相连,他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危害;他们的存在对城市有益,但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多困扰。他们被人称作:拾荒者。随着新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拾荒者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管理这一群体就成为城市管理者头痛的问题。由于事涉困难群体,各种管理模式在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专家质疑,有拾荒者诉苦,也有管理者叫屈。
旁观者:干这个还挺挣钱
拾荒者:总比在家种地强
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恶臭。在乌鲁木齐天池路约40平方米的房子里,堆满了三四米高的破旧的纸板箱、易拉罐和塑料瓶等废品垃圾,在小山似的垃圾堆旁摆放的是两张床,上面铺着几层泛着黄黑色的被子,床的旁边是一只老式的煤炉,桌子上三三两两地放着几副碗筷。这里是拾荒者老陆的家。
记者造访时,老陆还没有回来,他的妻子正在准备晚饭,她一边干活一边向记者唠叨:“干老陆这行最怕下雨,拿我们家来说,天一下雨,生意没得做不说,房子还漏水,地上全是脏水,家里放的这些纸板箱、易拉罐就要发霉、生锈,没人要了。”
闲聊中,记者了解到,老陆是河南的农民,今年58岁,来乌鲁木齐市已有1年多了,老两口在乌鲁木齐租了个破房子,平时以拾荒为生。老陆一般在早上6点多出门拣垃圾,晚上8点多才回家。由于城中回收站每斤纸板箱的收购价比郊区高出3分钱,为了卖个好价钱,老陆往往要多跑4里路。
正聊着时,老陆回来了。在记者面前,老陆显得很腼腆:“现在干这活的人多了,好的话每个月能赚六七百块钱,比在老家种田强,拣垃圾这行当不要本钱,不要技术,只要肯吃苦、不怕没面子就行,现在我们最大的开支是每个月100块钱的房租。”当记者离开时,老陆正准备吃晚饭,放在桌子上的小菜是:一棵白菜加两个鸡蛋。在记者采访过的拾荒者中,老陆的生活不算最差。他的同乡兼同行陆吉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因为没钱,他早饭和中饭都没有吃。在老陆的隔壁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拾荒者,他晚上就席地睡在拣来的破烂旁,连张床都没有。
老张一家来自甘肃,到乌鲁木齐一年多,“开始听说这边干这个挺挣钱,就来了。”老张妻告诉记者。
“这里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收不到多少东西,也捡不着啥了,干这个的太多。”老张一个人在外边连收再捡的只能维持这个四口之家的生计,我们别的也不会啥……”张妻喃喃道。
用同样来自甘肃的陈娥的话说,“谁想离开家干这个,可没办法。再怎么说,也比在家种地强。”陈娥全家已经在新疆待了三年多,表达能力不错的她一边嚼着一个馒头一边与记者闲聊起来:“你们城里人看不起我们,就更别谈尊重了。有时候我们收或是捡到小区门前时,好一点的会说‘去去去’,大多数是张口就骂,甚至挨上几下都是有的。”
聊天时,老张6岁的女儿一直坐在门前摆弄着几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小药瓶和一段用过的输液管。听到妈妈怀里一岁的小妹哭,会马上起身到妈妈身边,踮起脚拍拍妹妹。
“最怕得病,不管大人还是孩子,看不起。这环境,大人习惯了,孩子能不得病嘛,都是孩子,看着城里孩子有病那家里忙活的,我们这些人到医院都没人搭理,其实大人心里都一样啊。”说到这,陈娥竟笑了一下,但两滴泪水就挂在她的笑脸上。
老张所住大院里的十几户拾荒人的月平均收入五六百元,“这还是没遇到综合执法的罚款,有时候,一个月被罚上几回,还有人经常收费,那就完了。”一名拾荒者讲。
管理者:这事不归我们管
拾荒者:谁都能管我们
虽然收旧拾荒人员在城市里谋生非常艰难,但这个队伍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有4大共性问题困扰许多城市的管理者:一是收旧拾荒人员居无定所,身份结构复杂;二是一些人收、拾、偷不分,对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隐患;三是四处流动,乱扒乱翻,污染环境,成为“脏、乱、差”的污染源;四是不注重卫生,带病从业,成为疾病传染源。
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陈副大队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对600名拾荒者进行了排查,发现其中450人没有暂住证,100多人没有计划生育证,这说明许多拾荒者的流动是无序的。”
当生活难以维系,拾荒者出现偷盗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一名在新疆拾荒已5年的“业内人士”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偷过,但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他的经历是,初到新疆月收入最多时到过2000多元,但现在最多也就800元左右,“城里人也仔细了,捡不到好东西了,收废品我们这是三道贩子,根本挣不到什么钱。还有那么多人,不得不……”
几天来记者发现,现在很多拾荒者采取全家倒班方式工作,白天出去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