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燃定窑炉火的人们.doc
重燃定窑炉火的人们
续烧定窑三十年志
历史往往要依靠数字来记载。数字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穿连起一个个事件、人物,横向关联,纵向伸展,于是形成了历史的全貌。在定窑的历史长河中,断流长达八百年,“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定窑白瓷曾经绝迹人间。
1976年,一个续接定窑历史的年份;陈文增,一个注定要写入定窑历史的名字。
如今,定窑恢复已经有了三十个年头了。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数字的牵引,一起重走三十年定窑恢复之路,感受从废墟中重建定窑的坚定力量,共同关注定窑更加辉煌的明天。
八百年前的战火硝烟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一带,曲阳县宋时属定州,故称定窑,以生产优质白瓷著称于世。北宋定窑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名扬天下的景德镇深受其影响。《归潜志》有联语:“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定瓷一直是历代大收藏家追逐的雅玩。如今,因其存世数量极少,更加珍贵。
定窑创烧于唐,鼎盛于北宋,元代失传,烧造时间长达700余年,是北方烧造历史最长的瓷窑之一。由于金兵南侵,定窑的主流随宋朝皇室迁到临安,曲阳定瓷在金代还曾辉煌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宋金的战火硝烟使风靡天下的定窑成为一片废墟。从此,这一瓷中瑰宝香消玉陨,其配方与制作工艺也随之湮没在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
1972年来自周总理的关怀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恢复定窑的契机竟然缘自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田中角荣曾来过曲阳,对这里出产的定瓷印象深刻。1972年,他以日本首相的身份访华,特别向周恩来总理提及了曲阳的定瓷,询问定瓷的烧制状况。此时,曲阳定窑已沉寂数百年。更令人惋惜的是,其工艺技术未留下只言片语,定瓷自此失传,后人只能从为数不多的传世珍品里领略它的风采。
1976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在曲阳成立,同时组建了定瓷试制组,在生产日用陶瓷的同时,肩负起了恢复定瓷的历史重任。直到今天,恢复定窑的领军人物陈文增还无限感慨地说:“定瓷恢复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展开的,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周总理百忙中还关心定瓷恢复,这对我一生都是巨大的激励。”
上个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位于曲阳北镇村通天河一带的定窑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并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在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条件下,也正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瓷片堆遗址成为恢复定窑的唯一教科书。陈文增等人也正是靠着这堆废墟一步一步恢复了定瓷,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四度变迁,岁月峥嵘
做大事,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何况还是这样一件“无中生有”的事。
担负科研任务的定瓷厂,生产效益一直不尽如人意,到1983年年底,工厂已处于停产状态。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试制组的成员都不忍中途放弃,此时,陈文增站出来和另外两名成员向厂里承包了试制组,带领20多个工人继续恢复定瓷的事业。
1984年,试制组挑选出一些作品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河北陶瓷展,没料到立刻引起了轰动,尤其是他烧制的手刻荷花梅瓶更赢得了一片赞扬,香港媒体评价“消失了800多年的定瓷重返人间”。
然而定瓷厂的命运并没有因此得到挽救,保定地区最终将厂子交给了曲阳县,更名为曲阳县工艺美术定瓷厂,陈文增任副厂长。但是主管部门认为试制定瓷不赚钱,宣布改产高压电瓷,陈文增和试制组的成员都无法接受。改产一年,工厂就亏损了十多万元,经过全厂职工的选举,陈文增当选为厂长,继续定瓷的试制生产。
尽管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工厂逐渐出现转机,但上级主管部门仍旧认为研制定瓷是一个微利项目,要求他们转产生产不锈钢炊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陈文增虽然大力反对,却未能阻止转产。正当没有退路的时候,通过一个朋友的帮忙,一家隶属国防工办的玻璃厂愿意接纳试制组成员,并另辟一块地方成立河北省工艺美术定瓷厂,对外称厂,对内为车间,陈文增担任车间主任。不肯离开曲阳的陈文增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位于距曲阳县十几里外的灵山山沟里的一家国营玻璃厂,试制组的成员们重打锣鼓另开张。此时,他们的试制品已经经过专家的两次鉴定,得到了“质近”宋代定窑的评价。
1992年,玻璃厂接到国防工办的命令,要搬迁至定州的铁路沿线,定瓷厂也不例外,陈文增得知坚决不同意:“自古定瓷出自曲阳,曲阳是定瓷的发祥地,离开了原料基地,定瓷就失去了它的个性特征。我们宁愿辞职也不去定州。”陈文增几度要求留在曲阳都未能如愿。最后一次他找到了国防工办的一位主任:“他看到我们的意志很坚定,也确实是为了定窑的发展,表示不能让定瓷在国防工办第二次失传。”正是因为这个主任的介绍,事情有了新的转机。1992年7月,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在县城西南角一块荒地上挂牌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