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无腿英雄的感恩之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志军:无腿英雄的感恩之路.doc

陈志军:无腿英雄的感恩之路   这是一位退伍军人,绿色军营赐予了他乐观与坚强。这是一位残疾英雄,战争在夺去了他一只眼睛与一双腿之后,教会了他对生命敬畏、对社会感恩。他叫陈志坤,现在是贵州省镇宁自治县马厂乡“荣军养殖协会”的会长。      好男儿当兵走,虽残志亦坚      曾经,陈志坤也和你我一样拥有着健全的身体。1981年年仅15岁的陈志坤初中毕业后怀着满腔热情离开家乡应征入伍,成为昆明军区陆军第42师侦察连的一名战士。   1984年4月28日,中越边境烽烟再起。陈志坤跟随部队来到中越边境参加作战。4月29日,陈志坤所在侦察连科长夏家明把陈志坤叫到面前,交给他一项紧急任务:以引导员的身份将我军一队地情兵带领到指定地点。   接到任务后的陈志坤找到司务长领取了三个急救包就出发了。   中午,中越边境的密林里潮湿闷热,虽然只是4月,但是天气却已经异常炎热,天空飘着绵绵细雨,陈志坤带领着战友们在密林里急速穿行,他们的衣服早已分不清到底是被雨水还是被汗水打湿了。眼看着就要到达指定地点了,陈志坤却突然停住了脚步,他的心中忽然冒出一丝异样的感觉,他感觉自己似乎进入了雷区。陈志坤静静地站在原地,突然他抬起一只脚,向前迈了一步,但是脚刚刚落地他又把脚收了回来。他在心里默默斟酌着是进还是退,这样反复三次之后,陈志坤把心一横,心说管他的,反正大不了就是一死,陈志坤再次抬脚向前迈进。   一左一右一左……陈志坤向前迈了三步,就在陈志坤刚刚要抬起右腿想要向前迈出第四步的时候:   “轰――”……   当昏迷了九天九夜的陈志坤再次醒来的时候,他永远失去了右眼和双腿。   两年后陈志坤退役了,部队对陈志坤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为他提供了一套两室一厅90多平米的住房,每个月陈志坤可以领到30多元的生活费。这样的待遇在80年代是非常优越的,相当于一个中级职称技术人员的水平。但是陈志坤却不想就此躺在功劳簿上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在他看来人的一生就像汽油,烧一次就没有了,一定要好好的运用。   陈志坤开始学习经商,他永远记得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当时,陈志坤的孩子刚刚出生,他和妻子龙再红两人都在外面忙生意,家里没人看孩子。没办法,陈志坤只能背着不到半岁大的孩子出门干活。那时候陈志坤做的是瓷碗批发零售的生意,为了减少成本,陈志坤事事亲历亲为。他腿脚不方便,在下货的时候,陈志坤将女儿背在背上,妻子在车上向下卸货,陈志坤在车下接货,夫妻俩一忙就是一整天,女儿也在背上绑一整天。刚开始,女儿觉得手脚被束缚久了不舒服就使劲哭,可陈志坤夫妇俩一忙起来连站着休息会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停下来哄女儿。渐渐的女儿哭久了哭累了,到最后连哭都不哭了。但是每当陈志坤回到家解下女儿,看到女儿被绑得红得发紫、肿得有成年人手臂般粗的小腿时,心里止不住的揪心的疼。这痛是那样刻骨铭心,以至于陈志坤现在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份揪心,于是陈志坤默默地在自己心里立下了一个誓言,从今往后,他再也不做要上门求人的生意,一定要通过技术、通过实力成才。      选择正确的道路,成功就在前方      结束了瓷碗的生意,陈志坤买来摩托修理方面的书籍开始自学摩托修理。陈志坤对机械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领悟力,什么东西到了他的手里不用几下子就能把它的基本运行原理摸个八九不离十。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 陈志坤开始有了些新的想法。他明白摩托车修理是一项技术活,在有了理论基础之后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行。于是陈志坤又下了一项重要决定:动用家里好不容易赞下的积蓄买一辆摩托车进行实验。从那以后,陈志坤的邻居们总是能听到从他们家里不停的传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在不知道把摩托车拆了装、装了又拆了多少回之后,陈志坤的摩托车维修店终于开张了。刚开张的时候,许多前来修车的车主看到陈志坤的样子都对他的修车技术表示怀疑。面对这些怀疑的目光,陈志坤只是自信地笑笑,然后说:“不信?你把你的车从我面前骑过去,有什么毛病我一听便知。”   就这样,凭着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渐渐的陈志坤的名声在镇宁县叫得响亮起来。94年因为妻子工作调动,陈志坤随同妻子举家搬迁到贵阳。到贵阳后,陈志坤在解放桥下租了个店面重操旧业,开起了“荣军摩托车修理部”。干维修,陈志坤有一个原则:作为维修者,自己要用辛勤的劳动去换取自己应该得到的报酬;对于送修的客户,他们既然花了钱,就一定要提供给他们物有所值的维修服务。因此,每次陈志坤为客户维修好摩托车之后,还会额外的传授一些摩托车日常维护的小常识、小技巧,并且收费非常合理。   凭着过硬的技术,合理的收费,周到的服务,陈志坤不但在贵阳站稳了脚跟,并且实现了他事业上的第一次腾飞。“荣军摩托车修理部”的名声叫响了,来这里修车的车主多了,上门向陈志坤拜师学艺的人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