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前言 ……………………………………………………………………………………………………………1
1、浓厚的亲农意识之自然美自然美
1.2、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作者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
陶渊明远离了官场生活归隐田园,通过长期的参加劳动,逐步接近了人民。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乡间普通老百姓,和他们建立了不带功利的亲密关系。《归园田居》(其二)所写“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与村里的农民时不时地披草一起出去劳动,亲切交谈,他们所谈的内容并不是诗词歌赋,而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庄稼地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跟劳动人民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感情,他们之间有了自己共同的语言。在《归园田居》(其一)(其二)中都有描写。他与劳动者互相交往时的情景:走过门前互相打招呼,有了好酒便一块儿喝,农忙的时候各自回去忙农活,闲暇时间便登门探望,一起开怀畅饮,畅谈,高兴的忘记了回家、忘记了时间。
他写的诗歌中,表现他自己亲自参加劳动的感受。《归园田居》(其三)中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天违。”诗人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劳动者从早忙到晚的情景;劳动者一大早便扛起锄头到南山下的豆地里去锄草,农田里的草张的比豆苗还要茂盛。早上很早就出发了知道夜晚才披星戴月和,扛着锄头准备回家。但是田间的小道很狭窄,两旁茂盛的草木把路都给遮盖起来了。草木上沾满了夜晚的露水,露水沾湿了衣服,多么淡雅素静的田园风光啊,若不是自己亲身体验,细心观察,诗人是不会写出如此贴切的文字的。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夏季的精心料理才会有秋天的收获。曾经的士大夫,抛弃了官场的荣华富贵,隐居于农村,丢掉了权势,也抛掉了安逸,过起了那个年代、那个阶级最下层的贫困生活,为了生存,他扛起了锄头与农民一起早出晚归的劳动,虽然他的内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没有被以劳动为耻这种思想所束缚,他的这种思想突破了儒家鄙视劳动的观念。“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先师忧道不忧品贫的遗训太高了,人生不谋衣食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谋道了,既然达不到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
在他的田园诗中,他写出了劳动是何等艰苦,和忙碌一个夏天收获后的喜悦。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他已有了更深的体验:“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刚到春天便开始治理田地耕作,一年下来的收获勉强可以。早晨从事轻微的劳作,太阳下山后才扛着农具回家,山中的霜露很多,天气也渐渐变冷。“田家岂不苦?”这是诗人的反问,劳动难道不辛苦吗?紧接着诗人又写道“弗获辞此难。”但再辛苦也不能推辞这艰难的劳动。的确,在晋宋易代的时期,矛盾尖锐,争权势、夺政权。时局动荡,最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劳动者辛苦劳动了一天,四肢疲劳,一年下来收获仅仅是可观,那时的陶渊明通过参加劳动,在劳动中他接近了农民,与普通老百姓的认识和感受已基本相通了。并和农民建立了感情。如在《葵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写到“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陶渊明的这种不鄙视劳动的观念与其他人相比,可以说是进步的,做为一个隐逸者,他的劳动所得并不需要交给地主剥削者,他有门生,归隐时有人迎接,在刚开始有农民为他担负主要的工作,虽然诗中说“聊为陇亩民”,但并不是真正要做农民,而是做一个躬耕的隐士。他归隐后在农村认识的知心朋友并不是农民,而是一些小官吏或隐居的知识分子。即便是他接近了农民,但是士大夫与农民的界限,他并未能突破,虽然他隐居后过起了农民的生活,亲自参加劳动。与农民有了共同的语言,但他们之间见面只是谈谈庄稼的生长情况,其他的喜怒哀乐,他并不愿意与农民朋友分享。因为他知道农民最关心的还是农事,对他的心事并不是十分理解,国家大事是那些有权势的人的本职,其他人酒足饭饱后的谈资。基本是他把自己的心事与那些农民朋友说了,他们也不能帮他解开心结。说不定他说出自己内心的痛苦后,农民朋友会说他是庸人自扰,以后会疏远他。只有与那些小官吏聊聊国家的近况,与那些隐居的知识分子一起登高赋诗,欣赏诗文,表白自己的志趣,与他的农民朋友并不能做到这些,他与农民建立的感情也只能是互话家常、农事。
1.3、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作者生活的贫困
陶渊明离开了喧嚣和污浊的官场,来到了农村,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亲自参加劳动与农民朋友一起互话家常,共同讨论庄稼生长的情况。那时他眼中的田园生活是多么美好,尽管只是“开荒南野际”但田园的优美和宁静还是
文档评论(0)